首页> 中文学位 >人类细胞体外多终点致突变试验系统的建立
【6h】

人类细胞体外多终点致突变试验系统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甲磺酸甲酯、丝裂霉素C和叠氮钠的彗星试验

第二部分 甲磺酸甲酯、丝裂霉素C和叠氮钠的体外微核试验

第三部分 甲磺酸甲酯、丝裂霉素C和叠氮钠的tk基因突变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tk杂合子家族成员及其与p53基因的关系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对外源性化学物的遗传毒性进行准确评价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一直是毒理学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人类细胞系的多终点体外遗传毒性测试系统(彗星试验、体外微核试验以及tk基因突变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甲磺酸甲酯(methylmethanesulfonate,MMS)、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和叠氮钠(sodiumazide,NaN3)三种不同作用机制化学物的遗传毒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同时也为该测试系统在外源性化学物以及食品药品原料遗传毒性快速筛检中的推广应用积累资料。 彗星试验结果显示:0.625~5μg/mlMMS4小时处理在0小时和20小时两个收获时点诱导的WTK1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拖尾细胞率和拖尾细胞尾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0.0625~0.5μg/mlMMC4小时处理在0小时收获时诱导的两种细胞拖尾细胞率和拖尾细胞尾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0小时收获时则有显著差异;2000μg/mlNaN34小时处理在两个收获时点均能诱导两种细胞拖尾细胞率和拖尾细胞尾长显著增加,其余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MMS和NaN320小时诱导的拖尾细胞率和拖尾细胞尾长与0小时相比有不同程度下降。 体外微核试验结果显示:0.625~5μg/mlMMS和0.0625~0.5μg/mlMMC在20小时和44小时两个收获时点均能诱导WTK1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250~2000μg/mlNaN3在两个收获时点均不能诱导两种细胞微核率升高。三种受试物诱发的WTK1细胞微核率以44小时为高;MMS和MMC诱发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以20小时为高,NaN3诱发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两个时点较为接近。 tk基因突变体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受试物均能诱发tk基因突变,诱发的TK ̄突变体均以缓慢生长突变体为主;多重PCR显示:分析的所有突变体tk基因外显子均有不同程度缺失,绝大部分突变体缺失外显子4和外显子5-7,WTK1细胞tk基因突变存在明显的突变热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1)MMS、MMC均能诱导WTK1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突变、DNA单链断裂和染色体畸变,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NaN3能诱导tk基因突变,但在所测试剂量范围内无诱导染色体畸变的作用,仅在最高剂量引起DNA单链断裂,表明其可能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2)使用WTK1细胞的同一培养物测定多个遗传终点(DNA损伤、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方便可行,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