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6h】

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成骨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第二部分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第三部分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第四部分不同强度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第五部分静磁场作用下成骨细胞细胞骨架改建的实验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 述 静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磁场力是正畸中尚待开发的重要力源。随着磁性材料的广泛开发和利用,磁力正畸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开展,但磁力应用的范围、磁力正畸的机理尚不清楚。众所周知,牙一牙槽骨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正畸牙得以移动的基础,而成骨细胞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形成的主要效应细胞,并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成骨细胞在骨改建的过程中处于一个中心调控的地位。目前,关于静磁场作用下成骨细胞功能活性改变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静磁场信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形态、功能、信号传导及细胞骨架改建的影响及应答变化,为阐明磁力正畸的应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本课题利用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进行加载,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电子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观察了不同时间、不同磁场强度的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细胞形态及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骨架表达及改建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磁力正畸过程中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形态及功能活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采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大量生长稳定的成骨细胞。 2.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未能发现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形态、生长和排列的影响:电子扫描电镜显示本实验所选用的静磁场都引起了成骨细胞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建:暴露于静磁场后,成骨细胞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并且融合成为囊泡;随着曝磁时间的增加,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呈层状,囊泡样结构增加,相互融合成较大的囊泡。 3.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静磁场作用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不同。50mT的静磁场从24小时到72小时可以持续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8mT和160mT的静磁场则分别经历了24小时和48小时的潜伏期后,才开始出现促增殖作用。 4.静磁场作用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8mT、和160mT的静磁场相比,50mT的静磁场促进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更大;随着静磁场加载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的幅度减小。 5.静磁场可以降低成骨细胞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6.本实验所选用的静磁场可以导致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改建和重组。静磁场作用后,成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上调,细胞骨架蛋白向细胞核集中。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一定强度的静磁场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其机制可能是: 1.静磁场作用于成骨细胞的细胞膜,引起细胞膜表面钙泵的活性发生改建,降低了成骨细胞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引起成骨细胞细胞内信号的改变,继而导致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改变; 2.静磁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成骨细胞细胞骨架,将磁性信号的传递到细胞内,最终导致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改建。 本研究提示,在正畸临床应用磁力进行矫治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在骨形成和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对不同的磁场强度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反应。本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磁力正畸骨改建分子机理的认识,为进一步阐明磁力正畸的应用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