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川产道地药用植物川芎的遗传多样性
【6h】

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川产道地药用植物川芎的遗传多样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ISSR分子标记研究川产道地药用植物川芎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2居群遗传结构分析

2.3川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2.4Mantel相关性检测

3讨论

3.1 ISSR实验的稳定性

3.2川芎的遗传多样性

3.3川芎的遗传结构

3.4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川芎的道地性

3.5保护措施和育种计划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第二章川芎的研究概况及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川芎的研究概况

1.1川芎原植物及本草考证

1.2川芎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3川芎的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1.4川芎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1.5川芎产地适宜性分析

2.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1分子标记的发展

2.2分子生物学标记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3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伞形科藁本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著名传统中药材。以根茎供药用,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在中国普遍分布在四川,江西,云南,吉林,甘肃,贵州,江苏等省,四川省为川芎道地产区,已有1500多年栽种川芎的历史。本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芎17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填补了有关川芎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空白。 从99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17个居群共285个样品进行了扩增,共得到186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8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8.39%,表明全国不同分布区的川芎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差异,居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高,多态百分率在24.73%~55.38%,平均43.94%。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川芎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0.27)。可能归结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采集范围大。采样过程中样本采集间隔为5米以上,保证了不会采到无性系分株。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推测出川芎的种源植物拥有较为丰富的基因型,这样在日后驯化成为川芎的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基因型,因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第二,川芎在中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在四川有一千五百年左右,在其它地方也有几百年历史,而悠久的栽培历史正是积累突变的有利条件。作为无性繁殖植物,在繁殖过程当中产生的基因突变可以逐渐积累下来,对遗传多样性产生的作用和有性繁殖中配子体突变有一样的效果。第三,在川芎的主要栽培地,它的分布面积非常广泛,而广泛的分布面积对于保护遗传多样性是很有利的条件,能够保持遗传多样性和抵御遗传漂变产生的影响。此外,多年生的生活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基因流比较弱,都可能是导致川芎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原因。 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17个自然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488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6.42%,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3.58%。这可能是由于川芎无性繁殖方式和基因流的缺乏引起的。Mantel检测表明川芎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不相关。因此,地理距离不能够解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 川芎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为川芎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改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有效保护川芎的遗传多样性,建议通过群体内的个体间移栽提高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同时应该保护遗传多样性较低的居群。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丰富其遗传多样性,提出对川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育种规划和广泛利用的有效措施。

著录项

  • 作者

    王岚;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大学;
  • 学科 植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琳;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7.79;
  •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川芎;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