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府管理创新与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6h】

政府管理创新与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一、选题背景

二、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三、主要创新观点

第一章 范畴界定与相关理论评述

第一节 基本范畴界定

一、区域、县域、县域经济

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科学发展

三、政府、政府职能、政府管理创新

第二节 相关理论评述

一、县域经济发展理论

二、政府管理创新理论

三、制度创新理论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二、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综述

三、西方政府管理创新综述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与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县制的历史变迁

二、建国以前的县制经济

三、计划经济时期的县级经济

四、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县域经济

五、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

六、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二节 新阶段县域经济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一、县域经济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宽厚基础

二、县域经济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基地

三、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操作平台

四、县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基石

五、县域经济是实施宏观调控与激活微观主体的桥梁纽带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政府职能转变

一、经济资源的两种配置方式

二、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制度变迁

三、新阶段的政府管理理念创新

四、新阶段的政府经济职能调整

五、新阶段县级政府经济职能定位

第三章 完善投入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第二节 农业的多种功能性与县域经济发展

一、现代农业与三产联动发展

二、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

一、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壮大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管理创新

一、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投入机制

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持久投入积极性

三、扶持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四章 创新服务形式,发展中小企业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二、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三、中小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与中小企业关系的历史变迁

二、新阶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职能

三、国外管理模式借鉴

第三节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形式创新

一、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三、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四、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五章 履行监管职能,发展服务业

第一节 服务业与县域经济发展

一、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二、服务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管理创新

第二节 县域旅游业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一、县域旅游业的特征及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管理创新

第三节 县域商品流通业与政府管理创新

一、县域商品流通业的特点及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政府在商品流通业发展中的管理创新

第六章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

第一节 县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

一、小城镇的范畴界定

二、政府的城镇化政策与小城镇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与城乡互动发展

一、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建设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发展小城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职能作用

第三节 城乡统筹中小城镇建设的管理创新

一、基于城乡统筹的小城镇问题审视

二、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管理创新

三、三产联动,构筑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

第七章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经济发展环境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

一、经济发展环境的界定

二、硬环境配置的经济功能

三、软环境配置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建设基础设施,构筑经济运行的硬件载体

一、基础设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政府介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三、政府供给基础设施的管理创新

第三节 治理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一、县域生态环境存在的严峻形势

二、政府介入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三、政府在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管理创新

第四节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二、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三、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营造恪守承诺的信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为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农村工作,推进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论文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了新世纪新阶段县及县域经济的战略地位,研究了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方向;探讨了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和重要措施。对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三产互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论文认为,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显的条件下,县作为设置稳定的行政管理基本单位,县域经济作为功能齐备的国民经济基础层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全面小康,促进社会和谐的宽厚基础。其次,在我国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刻,作为涵盖城镇与乡村、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县域,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三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联动”的重要载体和操作平台。再次,在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约束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头等大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民美好家园刻不容缓的情况下,兼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县域,成为加强农业基础、依靠自己力量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载体。
   论文强调,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当前管理创新的首要课题,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工作重心调整,即“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统筹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集成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壮大二三产业,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改变那种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离开主体功能定位,搞盲目攀比和“政绩工程”。为此,必须完善差异化的县域发展评价和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绩效的重要内容。论文进一步阐明。政府管理创新要在把握工作重心基础上,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必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减少行政管理层次,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原则,统筹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构建资源整合、部门配合、功能耦合的高效工作机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论文阐明,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可以说,农业是战略性的基础产业,或基础性的战略产业。在产业地位上,把“战略”和“基础”联系在一起是认识的深化。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下降,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减弱的情况下,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农业的战略基础地位,更体现着把价值增值和物质财富相统一的理论追求和把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头等大事的战略远见。论文提出,为发展现代农业,地方政府要进行管理思想创新,即以战略眼光,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科学地辩证地处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互动关系;要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环境;要进行农业投入机制创新,切实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整合各种农业生产要素,集成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在多予投入上下功夫,促使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农业农村发展。
   论文认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又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衡量政府绩效的新理念、新要求。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反映在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缩小城乡差距不仅要缩小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缩小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过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和集中体现就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力促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合理划分事权,以事权定财权,明确界定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根据公共产品的性质确定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积极推进省级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减少财政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的原则,体现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论文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视角对经济发展环境作了具体分析,认为硬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操作系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需要软硬环境配套协作。硬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物质要素的集合,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硬环境的主要构件,基础设施创造了区域经济的外部性;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是营造经济发展的硬环境题中之义。软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无形要素的集合,软环境的实质是制度环境,政府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安排,政府为市场主体的服务质量决定软环境的优劣。论文强调,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必须在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政府必须随经济体制转轨和发展方式转变而转型,要从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从人治政府转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营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要从失信政府转向诚信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恪守承诺的信用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