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追寻罗曼司的内在化:哈罗德·布鲁姆的浪漫主义研究
【6h】

追寻罗曼司的内在化:哈罗德·布鲁姆的浪漫主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二、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第三节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布鲁姆与浪漫主义

第一节 罗曼司的复兴

第二节 罗曼司与欧洲民族文化

第三节 浪漫主义:罗曼司的内在化

第三章 追寻罗曼司内在化第一阶段

第一节 英国浪漫派:普罗米修斯

第二节 塔中困境:浪漫派的失败

一、象牙塔中的追寻

二、厄罗斯之塔

第三节 浪漫派、先锋派和新左派

第四章 追寻罗曼司内在化第二阶段

第一节 精英传统与英国人文批评

第二节 修正主义:新形势下的精英策略

第三节 批评家的责任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展开▼

摘要

浪漫主义一直是中西方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在新的语境下重新审视浪漫主义则是我们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为研究对象。布鲁姆是当今美国学界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浪漫主义研究专家。国内对布鲁姆研究主要关注他和解构批评的关系和其后期的正典评论,而对他个人发展的奠基性著述——浪漫主义研究并没有系统和深入的讨论。布鲁姆的浪漫主义研究不仅为美国学界反思1960年代各种文化现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五四以来的文化传统做出了有益的参考。本文将系统阐述布鲁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通过重新认识浪漫主义的本质和内涵来强调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同时突出布鲁姆作为文化精英和高校教师的知识分子现世情怀对我们当下的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以布鲁姆对浪漫主义本质所做出的独特诠释为核心,对他的诗歌批评展开系统的评述。
   布鲁姆最主要的学术研究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年代末。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西方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解一切、颠覆一切是当时社会年轻一代和左翼知识分子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年届不惑的人文学者,布鲁姆在这个时刻体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这种动荡中,只有直面传统、审视传统才能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布鲁姆通过重回美国文化之根——英国浪漫主义,重新发展了英美人文批评传统,确立了英国浪漫派在浪漫主义运动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布鲁姆理解浪漫主义是从文学文本入手的,其核心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布鲁姆首先将浪漫主义的本质概括为“罗曼司的内在化”(InternalizationofRomance)。①布鲁姆认为,欧洲浪漫主义是欧洲民族文化的复兴,欧洲各国民族文化的传统蕴含在不同的罗曼司文学当中,不同的罗曼司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气质。因此,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不是一个统一的现象,每一个国家的浪漫主义是独特的。接下来,布鲁姆进一步将英国的浪漫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追寻罗曼司的内在化”(TheInternalizationofQuestRomance)。这是布鲁姆为英国浪漫主义所做的独特诠释。罗曼司和希腊神话不同,它是欧洲游牧民族自己的文化,它才是欧洲民族真正的传统。英国的罗曼司以追寻类的罗曼司为主。追寻罗曼司体现了英国民族文化的特点——激进和保守的融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世界里最早强大起来的国家之一。英国的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英国走出了适合自己民族特性的现代化模式。当代的英国因为过于保守,丧失了曾经的激进传统,才会落后于自己的后辈——美国。因此,布鲁姆强调,不管是现代还是后现代,它们都不是对传统的彻底决裂,它们都是传统在历史循环当中的不断新生。它们反叛的既不是理性也不是非理性,它们反抗的是一切对压抑主体意识和束缚个体心灵自由的陈规。
   在布鲁姆看来,浪漫主义本身就存在着浪漫的辩证。他认为:一方面,浪漫主义的审美想象可以为人文知识分子提供精神滋养;另一方面,浪漫主义在政治和权力的操纵下,又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变成泯灭主体价值的极权主义。浪漫的审美曾被看作是对外在物化的疗伤,而在布鲁姆看来,这仅仅是建立在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上的一种救赎方式。这种救赎方式因为过分强调非理性的作用而排斥了理性的约束,导致了浪漫主义走向极端。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研究,布鲁姆认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所蕴含的激进和保守相融和的传统是美国当代文化发展不可脱离的基础。英国的浪漫主义既包含了强烈的个人反叛,又蕴含了深刻的自我批判精神。布鲁姆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解读,提出用“内在化”作为浪漫主义产生的个人主义和过剩的个人意识的转换方式。“内在化”也是精英知识分子在激进之后的反思和建构的方式。
   作为当代美国持保守立场的批评家之一,布鲁姆不止一次强调浪漫主义运动本质上是一场精英的革命运动。布鲁姆指出,追寻罗曼司具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以普罗米修斯为象征的精英知识分子广泛参与社会和政治的革命。在第一个阶段中的精英知识分子很可能在社会和政治的语境中迷失曾经深信不疑的审美救赎力量。因而,为了进一步巩固对审美的信心,需要将过剩的欲望释放,进入布莱克的“想象力,真正的人”(Imagination,theRealMan)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就是内在化的关键阶段,即进一步的精英化。这些精英将站在文化传统的立场,重新释放经典的魅力,捍卫经典的价值,成为当代社会中新的思想典范和社会的良心。布鲁姆通过对浪漫主义本质的把握,提出新语境下知识分子的任务,即知识分子应以自觉的精英意识建立起“修正式批评”(revisionarycriticism),一方面远离权力机构,一方面又随时保持对大众文化清醒的批判意识。知识分子不应以立法者和权威自居,而应是独立于意识形态的批评者,他们不仅是社会的监督者,还应该肩负起传承经典和民族文化的重任。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概述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研究状况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根据布鲁姆的定义,对浪漫主义的概念进行历史回溯,着力指出罗曼司是欧洲民族文化的根源。通过布鲁姆对英国浪漫主义的定义,着重指出英国浪漫主义和德国、法国浪漫主义的区别。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追寻罗曼司内在化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不同的主体特征。第一阶段是普罗米修斯阶段。布鲁姆用这个阶段来象征广泛参与政治和社会革命的浪漫派精英型先锋的形象。作者着重分析普罗米修斯作为英国浪漫派知识分子象征的文化意义和英国浪漫派知识分子无法进入第二阶段内在化的困境。第二阶段是真正的精英化阶段。布鲁姆提出,修正主义(revisionism)是当代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新的策略。当代的精英知识分子一方面应对大众文化持冷静的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又要使传统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第五章结语简要讨论布鲁姆的浪漫主义研究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启示。
   总之,浪漫主义不仅曾经是中西方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也将继续成为中西方关注的重要话题。布鲁姆作为历经多次社会思潮转型的历史见证人和文学批评家,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跳出了现代和后现代的争论,远离“理论热”的喧嚣,丰富和突显了曾经被忽略的浪漫主义所包含的文化传统。他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独特的诠释过去的视角。因此,过去的不是过时的。前人的理解和我们的理解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既要吸收前人的成果,也要立足于我们当前的现实,重新审视、阐释传统,从过去、现在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本论文选择布鲁姆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试图通过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为我们今天文学学科的建设做出有益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