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FPGA实现以太网控制器
【6h】

用FPGA实现以太网控制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 FPGA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1.2 Xilinx公司研制开发的FPGA系列产品的主要特征

1.3技术发展分析

1.3.1亚微米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了片上系统(SOPC)的发展

1.3.2芯片朝着高密度、低压、低功耗的方向挺进

1.3.3 IP库的发展及其作用

1.3.4 FPGA动态可重构技术意义深远

第二章以太网控制器(MAC)功能结构分析

2.1以太网简述

2.1.1以太网的发展和日常应用

2.1.2以太网控制器与嵌入式系统

2.2以太网控制器简述

2.3以太网基本原理

2.2.1以太网协议的参考模型

2.2.2以太网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章代码编辑环境及语言

3.1 VERILOG HDL介绍

3.2开发平台以及仿真环境

3.3 SPARTAN-Ⅱ功能以及引脚说明

第四章主要模块功能设计

4.1 MAC子层

4.1.1基本帧数据格式

4.1.2帧传输

4.1.3帧接收

4.2媒体无关接口(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4.3以太网控制器(MAC)的基本框架

4.4以太网控制器(MAC)程序的实现

4.4.1顶层程序——eth_top

4.4.2媒体无关接口模块(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Module)

4.4.3数据发送模块

4.4.4数据接收模块

4.4.5控制模块

第五章程序的仿真与测试

5.1与PHY层的连接关系以及PHY层的实现

5.1.1 LXT971A简介

5.1.2外部PHY芯片模拟程序

5.2顶层程序

5.3仿真结果

第六章结论与总结FPGA设计心得体会

6.1 FPGA设计中的功耗控制

6.2关于时序设计

6.3 FPGA和ASIC的特点和区别

6.4以太网技术发展趋势

6.5本研究总论文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以太网是在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网络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开发的,而 IEEE802.3标准是在最初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上于1980年开发成功的。现在,以太网一词泛指所有采用CSMA/CD协议的局域网。以太网2.0版由数字设备公司、 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联合开发,它与IEEE802.3兼容。 本设计采用FPGA设计以太网控制器代替传统的ASCI设计方法,主要原因在于FPGA技术的特点,它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由可编程期间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使本设计的产品十分灵活,可以在多种用户多种开发平台,硬件环境下使用而只需要对设计进行简单的修改和编辑即可,方便了设计者和用户的使用。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使用FPGA设计开发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开发流程,以及研究了FPGA开发方法和传统ASIC开发方法的区别和优略。主要内容为: 1.阐述FPGA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2.详细说明了FPGA设计开发以太网控制器的全过程,包括模块分析功能分析以及代码设计。 3.采用软件仿真的方法设计和验证了MODELSIM仿真平台以及仿真波形图分析。 4.对比分析了FPGA和传统的ASIC开发过程的区别以及优缺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