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界面修饰与纳米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6h】

基于界面修饰与纳米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1.2 OLED/PLED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1.3 国内外发展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界面修饰的高效率蓝光PLEDs

2.1 蓝光PLEDs的研究背景

2.2 实验内容

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界面修饰材料的高效率白光PLEDs

3.1 白光PLEDs的研究背景

3.2 实验内容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银纳米线-聚合物复合电极的高效率柔性磷光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4.1 柔性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电极的研究背景和进展

4.2 实验内容

4.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增强光提取的高效率白光聚合物磷光电致发光器件

5.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光提取的研究背景和进展

5.2 实验内容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后续工作及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s)作为新型的固体照明设备和显示器件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与传统的发光照明和显示方式无机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件(LCD)和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等比较, PLEDs具有自发光、快速响应、全固态器件、超薄体积、制备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尤其是器件具有柔性和全溶液制备方法的特点,既适合大面积的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又适合在各种特殊表面和极端情况使用,PLEDs是公认为21世纪最理想和最有使用前景的照明和显示技术。但是目前在大尺寸的商业化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由于PLEDs内部电荷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不平衡导致的器件发光效率还不够理想,而且由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透明导电阳极氧化铟锡(ITO)使用了稀土元素铟(indium)导致ITO的成本和价格不断提高,所以控制整个PLEDs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使用新材料和界面修饰的方法改善器件的发光性能,同时通过使用新型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 ITO透明导电阳极,制备高性能的三基色和基于三基色和两种互补色的白光磷光 PLEDs,本论文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具体包括:
  1.通过溶液旋涂的方法,在溶液中掺杂oligo(ethylene oxide)(PEO-DME),从而制备了高效率蓝光磷光PLEDs,器件中使用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PSS)旋涂在透明导电阳极indium tin oxide(ITO)上作为空穴注入材料,氟化铯/铝作为电子注入电极。单层活性发光层使用poly(9-vinylcarbazole)(PVK)作为主体材料,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picolinato)Ir(III)(FIrpic)作为蓝光磷光掺杂染料,1,3-bis[(4-tert-butylphenyl)-1,3,4-oxidiazolyl]phenylene(OXD-7)作为电子传输材料。PEO-DME的掺杂比例为5-10wt%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子和空穴的注入势垒。当发光亮度为2500cd/m2时,器件达到最大的电流效率为26.5cd/A。器件取得高性能的原因在于PEO-DME的掺杂会使这种材料与铝电极之间产生特殊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了电荷载流子在界面的注入,另外PEO-DME的掺杂改变了器件内部的电场分布,从而导致电荷载流子的迁移率提高。
  2.通过在单层发光活性层中掺杂使用poly(ethylene glycol)dimethyl ether(PEG-DME),制备了高性能白光磷光PLEDs。根据白光的颜色组成不同,器件的发光活性层中分别掺杂了PVK、OXD-7和两种互补色或者三基色的磷光染料。掺杂的PEG-DME可以有效的增强电子注入和传输,同时平衡电子和空穴的密度。基于两种互补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18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17.5cd/A,基于三基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30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35.7cd/A,即使发光亮度高达30000cd/m2时,器件的电流效率仍然可以达到30cd/A以上。器件的高电流效率归因于提高了阴极向聚合物发光活性层的电子注入能力,电荷传输能力和PEG-DME对长波长发光峰的增强作用。另外,器件稳定的电流效率是由于单载流子器件中电荷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的增强以及激子复合发光区域的移动导致的三重态激子-极化子湮灭和电场导致的三重态激子猝灭减弱。
  3.通过溶液法制备银纳米线(AgNW)和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制备了蓝光、绿光和红光磷光 PLEDs。基于这类金属纳米结构电极基板的发光器件获得了比传统ITO/玻璃基板上更高的发光效率。蓝光PLEDs在亮度为1400cd/m2时,电流效率达到21.5cd/A,在发光亮度为450cd/m2到5500cd/m2时,器件的效率维持在20-21.5cd/A这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即使发光亮度达到10000cd/m2时,效率仍然可以达到18.5cd/A。根据不同发光颜色,器件的结构略有不同,基于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的蓝光、绿光和红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比基于 ITO/玻璃基板的器件高20-50%。三种不同种颜色器件性能的提高归因于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具有比 ITO/玻璃基板更高的透过率,尤其是在短波长区域和蓝光区域,同时复合电极基板中的AgNW是作为多光子散射中心存在,可以提高基板的出光率。另外,蓝光PLEDs器件可以经过10次到100次的反复弯曲,并且曲率直径只有1.5mm。进过计算,根据器件弯曲的方向不同,发光器件受到的内部压力或者表面张力可以达到5%,并且器件的发光性能变化不大,在器件反复弯曲100次后,电流效率可以保持在初始效率的87%。
  4.通过使用 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制备了高性能磷光白光 PLEDs,同时利用复合电极基板提高了白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光提取效率。基于两种互补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45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20.3cd/A,基于三基色的白光PLEDs在正向观测亮度为4000cd/m2时最大的电流效率为42.3cd/A,相对于使用ITO/玻璃基板的传统器件,器件的发光效率分别提高了35%和41%。即使在发光亮度提高到10000cd/m2以上,白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依然分别保持在20cd/A和40cd/A。白光器件的高电流效率归因于AgNW-聚合物复合电极基板有效提取了传统器件中透明导电电极ITO中被陷阱的40-50%的光波导模式,大大提高了出光效率,另外复合电极基板表面和掩埋在聚合物主体材料内部的AgNW可以通过光散射的方式提取对比器件中玻璃基板中陷阱的光波导模式。此类白光器件同样具有性能优异的弯折性能,在反复弯折测试中,器件张力或者压力为5%的时候,器件的性能几乎不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