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案例研究
【6h】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案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案例概述

2.1 我国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探索与实践

2.2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典型性

2.3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历程

2.4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原则与成效

第三章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中的协商民主意识分析

3.1 协商的主体、渠道及提高协商民主意识的重要意义

3.2 宜宾市提高协商民主意识的主要做法

3.3 宜宾市提高协商民主意识的成效和不足

3.4 提高协商民主意识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中的程序制度化分析

4.1 协商程序的主要内容及推动协商程序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4.2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程序制度化的主要做法

4.3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程序制度化的成效及不足

4.4 推进协商民主程序制度化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中的协商成果反馈运用分析

5.1 协商成果的内容及加强协商成果反馈运用的重要意义

5.2 宜宾市强化协商成果运用的主要做法

5.3 宜宾市强化协商成果运用的成效及不足

5.4 强化协商成果运用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 借鉴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协商民主实践是我国的首创,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中共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最为著名的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通过协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政治协商在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不是很受重视,且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协商过程的随意性较大,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开始并传入中国后,就成为近些年政治和公共管理方面研究的热门话题。协商民主理论因其较传统的选举民主理论的多元化的适应性、对话性以及善治性成为选举民主的有力补充,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在非暴力强制、不欺骗民众、统筹和协调各方利益、吸收和借鉴各方优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解决了当代社会面临的多元文化困境。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期,社会结构在变化,经济体制在变革,利益格局在调整,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对传统的协商方式改革创新,推进协商民主程序化应该是协商民主理论在程序领域的产物,可促进政党和社会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具体论述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分析和对国内外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回顾,明确本文的研究方法、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进一步阐述协商民主的相关概念及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宜宾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案例情况。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协商政权、协商建国、建国后协商民主的发展和新时期协商民主的发展。并列举了上海市、广东省、浙江温岭等地不同的协商民主发展情况,分析阐述了我国各地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历程、先进性和典型性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3、4、5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对宜宾市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意识、推进协商民主的程序制度化和协商成果反馈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宜宾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得出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加大宣传,让人民充分利用协商平台,推进制度化发展,不断完善协商平台,同时加强对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