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死刑控制
【6h】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死刑控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经济犯罪概述

第一节经济犯罪的概念、特征和原因

一、经济犯罪的概念

二、经济犯罪的特点

三、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我国经济犯罪死刑立法演进与域外考察

一、我经济犯罪死刑立法演进

二、域外经济犯罪死刑适用考察

第二章经济犯罪死刑控制理念的确立

第一节刑罚目的视角下的思考

一、“报应”目的

二、预防目的

三、社会公正目的

第二节刑罚基本价值层面的分析

一、死刑的效益性

二、死刑的公正性

三、死刑的人道性

第三节国际相关法治角度的考察

一、经济犯罪的死刑不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二、经济犯罪的死刑不利于国际和区际刑事司法合作

第四节目前我国经济犯罪废除死刑不具备条件

一、物质条件不具备

二、精神条件不具备

三、社会管理制度不具备

第三章我国经济犯罪的死刑控制

第一节立法控制

一、将“罪行极其严重”在立法上准确界定

二、技术性处理现行经济犯罪死刑罪名

三、充分利用财产刑

四、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

五、将退赃规定为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第二节司法控制

一、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二、死刑核准制度

三、充分利用法定从宽情节避免适用死刑

四、充分发挥司法者在经济犯罪死刑控制中的作用

第四章经济犯罪死刑控制的配套对策

第一节完善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

第二节完善经济犯罪预防措施

一、健全制度

二、强化管理

第三节完善经济犯罪的刑罚结构

一、增加对无期徒刑的适用与延长有期徒刑的期限

二、严格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

三、扩大财产刑的适用

四、完善资格刑的适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经济犯罪因其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经济基础,各国刑法历来都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一度收敛的经济犯罪活动又日益猖獗。纵观全世界,我国是世界上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极少数国家之一,这种规定的合理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本文简单介绍了研究主题,交待了经济犯罪的概念、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就我国经济犯罪死刑的立法演进与域外立法情况进行考察。 从经济犯罪死刑控制理念的确立入手,分别以“报应”目的、预防目的、社会公正目的的视角进行思考;从死刑的效益性、死刑的公正性、死刑的人道性这三个刑罚的基本价值进行分析;纵观我国国情,不难发现,我国对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社会管理制度等等都还不具备。我们必须树立起对经济犯罪进行死刑控制的理念。 着重探讨了如何对我国经济犯罪进行死刑控制。主要提出进行立法控制。主要措施有:将“罪行极其严重”在立法上准确界定:技术性处理现行经济犯罪死刑罪名;充分利用财产刑;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将退赃规定为法定从轻、减轻情节。其次是司法控制,包括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死刑核准制度,并充分利用法定从宽情节避免适用死刑,以及充分发挥司法者在经济犯罪死刑控制中的作用。在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指导下,通过挖掘立法的应有含义和利用现存的刑事制度,正确运用司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掌握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以达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目的。讨论了对经济犯罪死刑控制的配套对策。需要相应改变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同时要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来完善经济犯罪预防措施。此外,还应当完善经济犯罪的刑罚结构。增加对无期徒刑的适用与延长有期徒刑的期限,严格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同时要扩大财产刑和完善资格刑的适用,万不得已,不得轻易动用刑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