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宽带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设计与仿真
【6h】

超宽带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设计与仿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行波管概述

1.2 超宽带行波管的研究现状

1.3 行波管设计CAD软件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螺旋线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

2.1 行波管工作原理

2.2 高频结构特性参数

2.3 正向设计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宽带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优化研究

3.1 高频结构尺寸对慢波特性的影响

3.2 翼片内径跳变抑制二次谐波的研究

3.3 超宽带行波管输出功率提高的优化研究

3.4 超宽带行波管电子效率提高的优化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4-18GHz超宽带行波管的数值仿真

4.1 设计指标及正向参数

4.2 4-18GHz超宽带行波管的高频特性

4.3 4-18GHz超宽带行波管的互作用输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展开▼

摘要

不论是应对半导体放大器件的挑战还是行波管自身的发展,宽频带和高功率一直是行波管行业前进的重要方向。频带的拓宽和功率的提高不仅带来行波管性能上的提升,还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输出功率和二次谐波抑制这两个指标,对超宽带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的优化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地探讨了慢波特性受高频结构影响的规律。对慢波特性影响显著的是螺旋线内径、螺距、翼片内径及翼片夹角,影响微弱的是螺旋线的厚度和宽度以及夹持杆的宽度和外径。
  二、提出并验证了翼片内径跳变对抑制超宽带行波管二次谐波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传统的螺距正跳变无法使超宽带行波管大部分频点的二次谐波得到很好的抑制,而采用翼片内径负跳变的技术,二次谐波抑制效果比无跳变和单螺距跳变都要好。
  三、研究了归一化相速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得出了4GHz和18GHz的相速取值范围。相速须稍小于电子注速度,但并没有对小多少进行量化。不同频段的行波管,相速小多少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研究4-18GHz超宽带行波管的最佳同步相速,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输出功率,探讨了两种色散反常度下边频点的归一化相速范围。
  四、提出一种高效的互作用分布来优化全频带的输出功率。保证边频点相速在工作三的范围内,输入段色散平坦且耦合阻抗大,便于更好地同步和缩短互作用长度;输出段色散反常度大,便于更彻底地抑制二次谐波。
  五、利用成熟的速度再同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电子效率。在输出功率饱和点前的某个位置,适当地减小螺距,设计标准就是保证18GHz的电子效率达到最大。
  六、结合前述的优化技术和方法,参考宽带行波管的设计流程,完成4-18GHz超宽带螺旋行波管高频结构的设计和注波互作用的优化设计。实现了4-18GHz全频带内输出功率不小于150W、二次谐波抑制不大于-3.5dBc且电子效率高于1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