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超下椎旁镇痛对Ⅰ期肺癌术后快速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6h】

B超下椎旁镇痛对Ⅰ期肺癌术后快速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临床启发

1.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2 两种镇痛方式介绍

1.1.3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 所用理念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的病历资料

2.1.1样本量确定及信度

2.12观察时间确定

2.1.3 研究对象

2.1.4 分组设置

2.1.5 纳入标准

2.1.6 排除标准

2.1.7 退出标准

2.1.8 研究过程

2.2 研究的实验材料

2.3 研究技术路线

2.4 观察指标及依据

2.4.1观察指标

2.4.2观察指标选定依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分析

3.1 统计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1 两种术后镇痛模式镇痛效能比较

3.2.2 两组患者术后咳嗽咳痰能力评估

3.2.3 肺复张程度评估

3.2.4两组患者不同镇痛时应激反应评估

3.2.5 两种术后镇痛模式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比较

3.2.6 两种术后痛模式患者术后出院时间

3.3 试验讨论

3.3.1 椎旁镇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3.3.2 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3.3.3 疼痛的转归

3.3.4 胸椎旁阻滞的不良反应

3.3.5 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

3.3.6 试验展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持续椎旁镇痛与持续静脉镇痛对Ⅰ期肺癌患者,行微创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能是否相似;如椎旁镇痛效能不差于静脉镇痛,探究B超引导下持续椎旁镇痛用于Ⅰ期肺癌根治术后镇痛,观察以下机体围术期指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影响,是否可以提高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方法:选取60名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某综合性三甲医院胸外科自愿住院、寻求手术治疗的肺部Ⅰ期肺癌患者.将患者根据SPSS随机分组表分成两组患者(每组男女各15人共30名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在同家医院统一进行必要且相同的检查,排除明显手术禁忌症,统一由某三甲医院胸外科医生团队进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解剖性单肺叶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肺癌根治术.术后试验组采用B超引导下持续椎旁镇痛装置(椎旁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连接持续镇痛装置(静脉组).除了术后镇痛模式的不同,两组患者其余临床治疗无差别.进行退出标准筛选后,共获得46名试验患者,其中椎旁组24名(男、女患者各12例),静脉组22名患者(男12例、女10例).在其余治疗相同的基础上,记录患者部分术后指标:随访两组患者微创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镇痛药相关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咳嗽咳痰能力、肺复张速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机体应激指标、患者术后出院时间. 各项指标中重复测量标度变量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Greenhouse-Geisser方法及Huynh-Feldt方法进行校正.单次测量连续采用单因素方差齐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校正.此外还采用Chi-Square Tests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椎旁组患者术后可以获得更好、有效性更高的镇痛效果:椎旁组VAS每日均值(术后第一天3.192±2.023,术后第二天2.100±1.358,术后第三天1.308±1.117,p<0.05)低于静脉组VAS每日均值(术后第一天4.936±1.686,术后第二天4.709±1.428,术后第三天3.909±1.109,p<0.05);椎旁组补救性镇痛发生率低于静脉组(0.083±0.28VS0.545±0.51,p<0.05). 椎旁组患者术后镇痛相关副反应如恶心(0.083±0.28VS0.545±0.51,p<0.05)、呕吐(0.004±0.01VS0.364±0.49,p<0.05)发生率降低,以及因不耐受镇痛副反应而采取间歇性使用镇痛泵(0VS0.455±0.51,p<0.05)的概率也极大降低. 同时椎旁组患者整体术后肺复张时间加快(20.04±3.994VS41.91±19.044,p<0.05),呼吸峰流速值下降度降低,且恢复速度更快(静脉组术后305.67±106.136,静脉组术后第一天165.64±52.62,静脉组术后第二天171.52±67.83,静脉组术后第三天143.06±11.27,p<0.05)VS(静脉组术前332.09±122.23,静脉组术后第一天138.75±72.49,静脉组术后第二天137.25±49.10,静脉组术后第三天138.97±10.88,p<0.05). 血清降钙素原椎旁组患者术后升高幅度较小,下降速度更快(椎旁组术后第一天2.76±4.03,椎旁组术后第二天2.56±3.79,椎旁组术后第三天1.56±3.63VS静脉组术后第一天4.56±5.26,静脉组术后第二天4.27±4.40,静脉组术后第三天1.76±1.84,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椎旁组患者术后升高幅度较小,下降速度更快(椎旁组术后第一天12.21±8.78,椎旁组术后第二天14.48±9.61,椎旁组术后第三天9.51±9.22VS静脉组术后第一天19.61±9.29,静脉组术后第二天19.48±12.73,静脉组术后第三天13.21±12.10,p<0.05). 椎旁组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受抑恢复时间早于静脉组(椎旁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3.83±12.356VS静脉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41.82±10.335,p<0.05). 两组患者在胸引管拔管时间,术后心率、血压,术后出院时间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椎旁置管持续性镇痛的镇痛效能优于传统静脉持续镇痛组,且患者镇痛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椎旁置管持续镇痛的耐受性更高,术后舒适性更高.B超下持续椎旁镇痛在促进患者术后肺康复、降低机体应激、减轻胃肠蠕动功能受抑等方面相比于传统持续静脉镇痛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著录项

  • 作者

    石子旋;

  •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冯刚;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镇痛; 肺癌; 术后; 康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