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治疗焦虑障碍的下丘脑C型利钠肽作用机理研究
【6h】

电针治疗焦虑障碍的下丘脑C型利钠肽作用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1.实验材料

1.1动物及饲养条件

1.2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主要实验仪器及针具

2.实验方法

2.1技术路线

2.2动物分组

2.3造模

2.4针刺治疗方案

2.5 行为学测试和取样方法

2.6 指标检测方法

3.数据分析

4.实验结果

4.1行为学测试结果

4.2 CNP、NPR-B及NPR-B 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

4.2 HPA轴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5.讨论

5.1中西医学对焦虑障碍的认识

5.2动物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5.3选穴依据

5.4电针对CUS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5.5电针对CUS焦虑模型大鼠下丘脑CNP-HPA轴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课题参与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项研究通过观察电针对CUS焦虑模型大鼠下丘脑CNP、NPR-B及其基因表达与HPA轴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焦虑障碍的部分神经内分泌机制,补充和完善针刺抗焦虑的机制研究,为针刺防治焦虑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体重编号后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法造模,针刺组进行电针治疗,每次取同侧神门、内关,隔日一次,左右侧穴位交替使用,疏密波,频率15-25Hz,电流1-2mA,每次15min,治疗从造模第1天持续至造模结束。以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敞箱实验测量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区CNP、NPR-B及CRH表达的情况,利用原位杂交检测NPR-B的基因表达,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ACTH和CORT的水平。
  结果:
  1、行为学测试结果:(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OE%值明显下降(P<0.05),OT%值也呈降低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 OE%值明显升高(P<0.05),OT%值也呈升高趋势。(2)敞箱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直立次数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针刺能够增加CUS模型动物的直立次数。
  2、下丘脑CNP、NPR-B及NPR-B mRNA水平:(1)CNP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免疫反应物 CNP增多,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NP阳性免疫反应物减少,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2)NPR-B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PR-B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NPR-B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3)NPR-B mRN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PR-B 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NPR-B 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组间未现统计学差异。
  3、HPA轴变化结果:(1)下丘脑CRH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CRH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的CRH水平明显降低(P<0.05)。(2)血浆ACTH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ACTH的含量有所增高,针刺组 ACTH的水平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3)血浆 CORT含量: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血浆CORT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血浆中CORT有明显降低(P<0.05)。
  结论:
  1、针刺具有一定的抗焦虑效应。
  2、针刺抗焦虑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US焦虑模型大鼠下丘脑CNP和NPR-B的水平,以抑制CUS焦虑模型大鼠HPA轴的亢进,进而纠正焦虑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