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逆汤中药味配伍前后药效成分变化规律及药效差异研究
【6h】

四逆汤中药味配伍前后药效成分变化规律及药效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四逆汤为经典名方

2 “附子-甘草”与“附子-干姜”配伍为中药七情配伍典范

3 四逆汤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 本论文研究切入点

5 研究目的

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四逆汤中不同药味配伍前后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1 材料

2 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3 四逆汤中干姜与其他药味配伍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4 四逆汤中附子与其他药味配伍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第二部分 四逆汤中不同药味配伍前后药效差异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有故无殒—中国传统用药原则对中药安全应用的指导意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四逆汤为仲景名方,亦被现行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全方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组方严谨,法度精妙,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方”。本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四逆汤配伍机制研究中“重药对轻复方”的问题,从四逆汤不同药味配伍前后药效成分变化规律,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生物效应表达两个方面入手,整体表征“附子-干姜-甘草”三者联动对四逆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揭示四逆汤遣方用药的科学性。
  在四逆汤不同药味配伍前后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中,分别以四逆汤、不同药味合煎液及单煎液为研究对象,利用HPLC法测定单酯型生物碱等药效成分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等4种药效成分在配伍之后含量下降,依次为甘草单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四逆汤;6-姜辣素、8-姜辣素、6-姜烯酚等3种姜辣素成分在配伍之后含量升高,依次为干姜甘草合煎液>四逆汤>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单煎液;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等3种单酯型生物碱在配伍之后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依次为四逆汤>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单煎液。表明四逆汤中药效成分在配伍过程中的变化有律可循,从化学组分角度进一步揭示了四逆汤相须/相使、相畏/相杀配伍的作用机制。
  在四逆汤不同药味配伍前后的药效差异研究中,通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研究四逆汤、不同药味合煎液及单煎液对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给药组的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均有一定程度减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异常表达也有一定抑制。其中干姜组、甘草组、干姜甘草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四逆汤组、附子干姜组、附子甘草组、附子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药效强度为四逆汤>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单煎液。表明附子为四逆汤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主要药物,且附子、干姜、甘草三者综合博弈有利于四逆汤的药效表达,体现了四逆汤配伍用药的科学性。
  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系统地对四逆汤配伍前后的药效成分变化及生物效应表达进行了探讨,从四逆汤药对研究之“点”到四逆汤全方研究之“面”整体揭示了四逆汤药味配伍的科学内涵。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四逆汤体外“减毒增效”机制为:附子、干姜、甘草三者综合作用有利于生物碱、姜辣素类等成分的溶出,溶出的附子生物碱也通过在“结合态”与“游离态”之间的不断转换,使四逆汤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增高,从而实现四逆汤配伍“减毒增效”之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彭伟;

  •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学科 药剂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傅超美;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剂型;
  • 关键词

    四逆汤; 药味配伍; 药效成分; 药效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