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rs-fMRI技术的电针对PTSD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研究
【6h】

基于rs-fMRI技术的电针对PTSD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第二部分 电针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案

4. 研究结果

5. 依从性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小结

讨论

1.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

2. 针灸疗法治疗PTSD的疗效与机制

3. 本研究治则确立、针刺选穴及电针的运用依据

4. 本研究的质量控制

5. 关于电针对PTSD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的分析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综述:近五年国内外针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附件2 PTSD临床监测量表(CAPS)

附件3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件4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件5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件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为载体,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分析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以双侧杏仁核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网络的影响,为临床针刺运用于PTSD的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方法:
  1.以15例PTSD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双侧杏仁核为ROI对全脑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比较PTS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
  2.以15例PTSD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电针对PTSD患者进行每周3次,共36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PTSD临床监测量表(the clinical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并在治疗前后对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双侧杏仁核为ROI对全脑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比较PTSD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健康志愿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
  结果:
  1.电针治疗后,PTSD患者的CAPS、SAS、SD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TS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前额叶、右侧额下回(p<0.001,cluster>20)。
  3.与治疗前相比,电针治疗后PTS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眶回、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丘脑(P<0.01,cluster>20)。
  4.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电针治疗后PTSD患者双侧杏仁核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额下回(P<0.01,cluster>20)。
  结论:
  1.电针对PTS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改善有较好的疗效。
  2.杏仁核-颞叶功能连接增强,杏仁核-额叶功能连接减弱可能是PTSD发病的中枢病理机制之一。
  3.电针通过促进杏仁核-额叶功能连接增强及抑制杏仁核-颞叶功能连接增强,参与PTSD杏仁核功能连接网络的调节,从而使PTSD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部分中枢网络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