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彭宪彰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
【6h】

彭宪彰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资料来源

1.3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

2.彭宪彰生平及成果

2.1彭宪彰生平

2.2 彭宪彰所著书籍及成果

3.彭宪彰对经典学术思想的阐发

3.1对伤寒学术的见解

3.2对温病学术的见解

3.3对内伤杂病的见解

小结

4.彭宪彰经方运用的研究

4.1对经方的继承——擅用经方治杂病

4.2对经方的发挥——擅长根据病情,将经方随证化裁

4.3经典与创新相结合——探索新治法

4.4仿古法而立新治法

5.彭宪彰临床用药研究

5.1知药善用

5.2利用配伍,佐制药性

5.3不拘泥原方,随证用药

5.4剂型多样化,不拘泥于汤剂

6.彭宪彰对中医理论及临床的贡献

6.1首创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遗尿症

6.2运用赞化血余汤治疗脱发

6.3对中医治法进行临床观察

7讨论与总结

7.1彭老的治学态度

7.2彭宪彰的学术思想

7.3彭老的临证经验

7.4彭老的用药特点

7.5彭老的经验给予后世的启示

8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小儿遗尿症的研究进展

附件二:彭宪彰部分图文资料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医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健康长寿做出了诸多杰出的贡献。中医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奋斗史,其发展有赖于历代医家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上至四大经典的问世,下至如今众多的医学典籍的涌现,每一部著作都承载着无数医者的心血,这些理论用于指导临床的同时,再经由临床的不断验证及创新,新的理论及方法又不断地更新及丰富了现有的理论。因此,对于医家学术著作的保存及整理发掘,有利于丰富中医理论及推动临床实践的发展。
  本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通过对当代“内科杂病专家”彭宪彰老师现存著作及与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深入研究,归纳与分析彭宪彰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辨治经验,期望能将彭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系统地整理,能够全面集中地呈现彭老的毕生成就,为中医理论及临床辨治添砖加瓦。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将彭宪彰老师现存的著作及病案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并总结彭老的学术思及临床辨治经验的特点,此外文中选取彭老具有典型特征的病案进行举证,以便于本文进行分析与阐述。
  本论文从彭宪彰所撰写的《伤寒六十九论》及《叶氏医案存真疏注》两部著作中可以看出,彭老对伤寒学术及温病学术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长于临床应用。彭老擅长使用经方治疗杂证,并首创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遗尿症,开创以宣法治疗遗尿症的先河,有助于开拓中医辨证思路。结合温热学派的辨治体系,根据病情现状自拟处方治疗温热诸证。临床用药具有“简、效、联、变、和”的五大特点。处方用药重视顾护“后天之本”兼顾脾胃,不喜用攻伐之药,在治疗中总以用药平和为特点,考虑患者体质的同时,兼顾四时地域特征,具有“天人相应”的用药特点。此外,彭老治学态度严谨,辨治思维灵活变通,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勇于不断地创新。

著录项

  • 作者

    秦源;

  •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马烈光;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49.2;
  • 关键词

    彭宪彰;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