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莲花山区地震剖面解释及构造特征研究
【6h】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莲花山区地震剖面解释及构造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前言

1.1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1.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2研究目标

1.3.3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

1.4进度安排:

1.5技术条件

1.6主要完成工作量及成果

第2章概况

2.1工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2.2勘探简史

2.2.1地面地质工作

2.2.2地震工作

2.2.3钻探工作

第3章区域地质特征

3.1工区大地构造背景

3.2区域构造单元划分

3.2.1松潘—甘孜褶皱带

3.2.2茂汶—汶川—陇东韧性剪切带

3.2.3龙门山中央逆冲推覆构造带

3.2.4龙门山前山推覆构造带

3.2.5川西前陆盆地

第4章川西盆地地层与沉积特征

4.1川西盆地沉积地层平面展布特征

4.1.1马鞍塘组(T3m)—须三段(T3x3)沉积时期

4.1.2须四(T3h)—沙溪庙组(J2s)沉积期

4.1.3遂宁组(J2sn)—晚白垩沉积期(K2)

4.1.4第三纪—第四纪沉积期

4.2川西盆地沉积充填序列

4.2.1稳定地台相沉积阶段

4.2.2大陆边缘沉积阶段

4.2.3内陆盆地阶段

第5章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动力学演化及盆地分析

5.1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动力学演化

5.1.1 Z-P拉张期

5.1.2过渡期(T-J)

5.1.3区域挤压期(K以后)

5.2川西盆地原型盆地叠合演化分析--叠合盆地

5.2.1震旦纪—中三叠世拉张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阶段

5.2.2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断陷—坳陷盆地发展阶段(T3-J2)

5.2.3晚侏罗世—第四纪前陆型盆地发展阶段

第6章构造建模和野外地质踏勘及地震剖面解释

6.1龙门山构造带构造样式

6.1.1伸展类构造样式

6.1.2挤压类构造样式

6.2构造建模

6.2.1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模型

6.2.2工区构造建模

6.2.3地震剖面的解释及主要构造样式的建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川西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一直是热点之一。几十年来,许许多多的知名地质学者对川西盆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给出了不少重要的见解。这一切都有效的指导了在川西盆地的油气勘探。但这几年,在盆地南部的莲花山等地区的钻井事实却表明地下构造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认识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对莲花山区的地下构造进行再认识就显的非常迫切。 川西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盆地。是震旦纪以来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几个原型盆地的改造叠加,包括海相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不同时期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有变化所导致,由此形成了与构造动力学环境相符合的盆地类型。但这些原型盆地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往往是伴随着后期构造动力学环境的改变,对前期所形成的盆地进行的改造叠加。在这些不同时期形成的原型盆地中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沉积体。 构造建模是进行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的必需环节。一个正确的合理的构造建模保证了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的正确性。本论文通过对龙门山和川西前陆盆地演化史的分析研究,经过详细的莲花山工区野外地质调查以及精细的室内地震剖面解释的有机结合,建立工区正确的地震剖面构造解释模型,进行莲花山工区地震剖面的系统解释,阐明莲花山工区断层及褶皱的几何形态及特征。 经过以上多方面分析研究后,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川西盆地与整个四川盆地的区域演化史一样,经历了前震旦纪挤压、震旦纪(Z)-二叠纪(P)拉张、三叠纪(T)-侏罗纪(J)过渡、白垩纪(K)一现今挤压的过程。其中三叠纪(T)-侏罗纪(J)过渡表现为早期拉张,后期挤压,是四川陆相盆地形成与壮大阶段。 (2)川西盆地分为四期原型盆地的叠合:震旦纪一中三叠世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期须家河组1段一须家河组3段断陷盆地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组4段-中侏罗世沙溪庙组坳陷盆地发展阶段;晚侏罗世一现今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3)通过详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和野外调查资料,认为新开店断层、蒙顶山断层、和中里断层是浅表逆断层,是喜山期运动的产物。 (4)通过详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区内三条大的逆断层控制了此区构造演化,分别是大溪-双石断层、芦山断层和蒙泉院断层;这三条断层是继承先成断层发育而来的。 (5)通过详细的地震剖面解释和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蒙泉院断层为一多期活动断层,早期经历拉张,晚期经历挤压,在剖面上表现为“下正上逆”的正反转构造样式。 (6)通过详细地震剖面构造解释,发现蒙顶山背斜为一断层传播褶皱,在剖面上表现为一典型的不对称箱状背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