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
【6h】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0章引言

0.1课题目的和意义

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2.1国内外研究现状

0.2.2塔河油田研究现状

0.2.3缝洞型储层预测发展趋势

0.2.4缝洞型储层预测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0.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0.3.1主要研究内容

0.3.2技术路线

0.3.3关键技术

0.4论文的工作量

0.5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进展

第1章塔河油田区域地质背景

1.1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

1.1.1区域构造演化

1.1.2多期断裂发育特征

1.2地层及沉积特征

1.2.1地层特征

1.2.2沉积相特征

第2章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层序与沉积体系

2.1层序界面类型

2.1.1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

2.1.2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

2.1.3岩性、岩相转换面

2.1.4水下侵蚀切割层序不整合面

2.2层序划分及层序特征

2.2.1蓬莱坝组及鹰山组层序

2.2.2鹰山组层序特征(SQ3、SQ4、SQ5、SQ6)

2.2.3一间房组层序特征(SQ7)

2.2.4恰尔巴克组层序特征(SQ8、SQ9)

2.2.5良里塔格组层序特征(SQ10、SQ11)

2.2.6桑塔木组层序(SQ12、SQ13、SQ14)

2.3层序对比

2.3.1层序界面清楚、区域可对比性强

2.3.2层序厚度稳定相变小

2.3.3层序沉积速率差异较大

2.4沉积体系及特征

2.4.1台地沉积体系

2.4.2台缘沉积体系

2.4.3台地前缘斜坡

2.4.4陆棚沉积体系

2.4.5台间盆地沉积体系

2.5层序古地理演化

2.6层序沉积模式

第3章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石油地质特征

3.1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储盖组合

3.1.1碳酸盐岩基质的储集性能

3.1.2储渗空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3.1.3主要储盖组合

3.2古岩溶作用及岩溶缝洞储层发育特征

3.2.1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及岩溶储层分布

3.2.2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及岩溶型储层分布

3.2.3岩溶储层成因预测模式

第4章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正演及波场特征

4.1地震波场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4.1.1地震波场形成的主要机理

4.1.2模型正演模拟方法

4.1.3正演记录的偏移处理

4.2缝洞型储层模型正演数值模拟

4.2.1岩溶洞穴储集体模型

4.2.2垂直裂缝与溶洞地质模型及正演

4.2.3风化壳地震正演模拟

4.2.4串珠状洞穴型储层地震正演模拟

4.2.5不同地质结构储层地震正演模拟

4.3缝洞型储层模型正演物理模拟

4.3.1超声物理模拟的基本原理

4.3.2理想孔洞模型及地震波场特征

4.3.2风化壳孔洞模型及地震波场特征

4.3.4不同尺度的洞穴型储层与采集面元的关系

4.3.5裂缝型超声物理模拟及波场特征

4.3.6洞缝联合型超声物理模拟及波场特征

4.4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小结

第5章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5.1碳酸盐岩缝洞体精细成像技术

5.1.1精细成像处理关键技术

5.1.2应用处理效果

5.2地震振幅变化率技术

5.2.1基本原理

5.2.2主要做法

5.2.3应用效果

5.3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技术

5.3.1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分区

5.3.2塔河油田主体区地震反射特征

5.3.3上奥陶统覆盖区地震反射特征

5.4趋势面差异分析预测技术

5.4.1滑动趋势面差异分析的基本原理

5.5本征值精细相干技术

5.5.1相干体算法的发展

5.5.2本征值相干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做法

5.5.3相干体应用效果

5.6三维可视化技术

5.6.1古构造研究

5.6.2古水系研究

5.6.3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探索

5.7波阻抗反演技术

5.7.1方法原理及反演流程

5.7.2反演效果分析

5.8波形分析

5.9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小结

第6章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预测应用及效果评价

6.1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优选勘探目标

6.2优选勘探开发井位提高储层预测吻合率

6.3储层预测技术应用条件分析及有效方法组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既不同于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礁滩-孔隙型储层,更不同于常规孔隙性砂岩储层。它是一种复杂地质体,经历过多期构造破裂与古风化岩溶作用,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其空间分布预测难度大,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系列,仍属于世界性难题,也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里的前沿性课题。 笔者力求从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等信息,探索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主要受古岩溶、构造、断裂作用控制。主要发育加里东期和海西期岩溶作用。塔河油田范围内中下奥陶统沉积相主要为开阔台地相,一间房组发育台内点礁微相,沉积相类型总体对中下奥陶统缝洞型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不明显。 2)实现了不同形状、不同规模、不同组合特征的缝洞型储层的数学和物理模拟,系统研究了其地震波场特征,首次建立了溶洞地震反射能量与空间采样率的关系,总结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为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3)将重磁位场数据处理的导数概念引入到地震属性研究领域,创造性提出了地震振幅变化率技术,克服了缝洞型储层上覆地层岩性变化对振幅绝对值的影响,成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的主要技术。 4)将趋势面分析方法引入到岩溶缝洞储层预测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趋势面差异分析技术,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面的残丘、褶皱分布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5)集成建立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系列,包括精细成像、地震振幅变化率、地震反射特征、本征值精细相干、趋势面差异分析、波形分析、三维可视化、地震测井联合反演等技术。优选了以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为核心的振幅变化率、趋势面差异分析、本征值精细相干多参数的井位优选技术,为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6)应用上述技术预测了储层有利发育带,优选了艾丁北-于奇西地区、托甫台、于奇东地区为增储上产的有利目标区。勘探开发井储层预测的吻合率达到90%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