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川县擂鼓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6h】

北川县擂鼓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性大地震。在抗震救灾结束之后,受灾地区全面进入灾后重建,对于灾区人民的妥善安置是成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问题,其次做好城镇规划的选址和房屋的恢复,重新创造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内容。而考虑到当今小城镇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导向,应当在重建过程中更加注重受灾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及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着眼,将基本的灾后重建规划上升到灾后人居环境的重建与恢复问题上来。根据受灾地区地理特征、地质条件、气象气候、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城镇。从人居环境科学的高度,重新认识灾后重建规划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新思路。 本研究采取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以人居环境科学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借鉴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并以实例进行研究,运用两种评价方法对典型地震灾区未来的人居环境进行预测。将地震灾区的重建恢复工作与人居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有效结合起来,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开展灾区各项重建规划,以灾后重建规划为切入点,使今后的各项规划更能适合人类生存及生产生活,探索符合人居环境建设的各项重建措施与办法,使灾区的重建工作可持续发展,提高灾区未来人居环境质量。 本论文对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进行阐述与界定,着重介绍了人居环境构成的五个方面内容,对地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成做了相应剖析,以此作为本论文的思想基础。从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个方面点对地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主要内容进行逐一阐述,保证灾后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有效的进行。 其次将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作为典型地区,对其灾后人居环境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对擂鼓镇震后受灾情况以及过渡性安置情况的调查及研究,可以看出擂鼓镇在震后人居环境现状较差,亟待改善。对擂鼓镇震后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后提出其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从镇区人口容量、地质环境条件、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擂鼓镇的人居环境进行灾后规划建设,并将羌族民俗文化理念引入到擂鼓镇的人居环境建设中来,使地域文化在灾后人居环境建设中有所体现。最后运用两种评价方法,对擂鼓镇未来的人居环境质量及可持续性进行综合性预测评价得出:擂鼓镇灾后人居环境质量预测指数为0.77,为中等水平;其次人居环境建设后的综合评价指数Q=6.16大于之前的标准值5。可以看出通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进行,灾后擂鼓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良好的状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还需要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方案,建立适合擂鼓镇长久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为擂鼓镇永久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