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博对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
【6h】

微博对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依据

1.1.3 理论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社会交往理论及其思想的发展

2.1 社会交往理论

2.2 社会交往理论思想的渊源

2.3 社会交往理论思想的现代化过程

第3章 微博与微博社会交往

3.1 微博技术架构与微博的特点

3.1.1 微博技术架构简述

3.1.2 微博交往的特点

3.2 微博社交时空的碎片化

3.2.1 交往时间的碎片化

3.2.2 交往空间的碎片化

3.3 微博社交语境的个性化

3.3.1 微博语言上的个性化

3.3.1 微博版面上的个性化

3.4 微博社交群体“去中心化’’

3.4.1 交往主体上“社会祛魅”

3.4.2 交往内容上消解“中心话题”

第4章 微博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4.1 微博的应用突破传统社交范式

4.1.1 微博交流受众面的广泛性拓展

4.1.2 微博交往开放性和互动性提升

4.1.3 微博表达自由性和草根性增强

4.2 微博对个体社会归属感的重塑

4.2.1 主体性层面

4.2.2 公共性层面

4.2.3 批判性层面

4.3 微博使社会交往主体个性得以空前彰显

4.3.1 交往语言形式上与众不同

4.3.2 交往内容上独具特色

4.4 微博社交加深交往主体的社会化

4.4.1 政务沟通上促进交往主体的社会化

4.4.2 公共事物中促进交往主体的社会化

第5章 微博对社会交往的理性思考

5.1 实名注册交往与移动互联网价值悖论

5.2 微博扩大了网民与非网民之间的距离

5.3 社会交往的低成本与甄别信息高成本矛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人类为了满足人其种属观念和群居特性,需要不断交流。交流工具的变迁也不断改变着社会交往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重塑作用。网络社会交往的普遍化逻辑以不同强度地贯穿着整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部社会生活。以互联网和用户终端设备为载体,深植于社会、经济和文化之内的微博交往逻辑,逐渐成为整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制度供给与社会运行的基础。
  近年来,各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技术与网络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信息网络最前沿的全球化普及、创新化发展的社会化应用——微博技术,事实证明,它已经远远超出其工具层面上的价值,呈现出蕴涵深刻的人类理性和文化内涵,建构着人类个性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崭新交往范式。发生于网络社会中微博环境下的社会交往活动,不仅发展成为了一种有独立影响的新型社会组织和独特的社会力量,同时形成了自身语言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和影响力,从而反过来作用于网下的现实社会生活。
  本论文在微博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面,大量搜集网上微博最新动态以及相关国内外前沿文献资料,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研究。通过对获取样本进行对比、分类与统计从而获取客观数据信息,再从哲学的视野将其升华,在共性中寻求微博对社会交往影响的个性,从个别到一般,从演绎到归纳,归纳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进而完成实证部分的研究。本文对社会交往过程及其规律的深刻探究,分析其微博受众使用现状,拮取微博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对社会交往影响的典型案例,利用哲学、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微博对人际交往影响的社会化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事例和经验,从理论上推理说明;从具体抽象出普遍,最后总结其特征并进行理性思考,得出可靠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