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复垦耕地适宜性评价
【6h】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复垦耕地适宜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

1.3.2 国内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耕地适宜性评价概述

2.2 耕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2.3 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概述

2.4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模型介绍

2.4.1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2.4.2 模糊聚类分析的数学模型

2.5 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

2.6 评价任务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2.7 评价因子及权重的确定

2.8 评价标准的确定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获取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貌特征

3.1.3 土壤特性

3.1.4 气候与水文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

3.3 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3.4 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

3.5 研究区参评因子性质

第4章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耕地适宜性评价

4.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研究区地块进行综合评分

4.2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研究区地块的适宜性进行分类

4.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图版Ⅰ

展开▼

摘要

面对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国情,对生产建设中被损毁耕地开展复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而做好耕地复垦工作,关键是要运用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得出耕地的适宜性等级,从而确定耕地复垦的方向和目标。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工作对于解决人地关系的冲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高效率的利用土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泸定县硬梁包水电站建设时,临时占用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应用了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根据耕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步骤,选取了砾石含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养分含量作为评价因子,确定了评价标准和各因子的权重,从而构建了研究区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2)通过野外调查,明确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其中利用最为普遍的地类为旱地,地形坡度不大,土壤类型为山原红壤,养分含量不高,土层厚度中等偏薄,表层土壤砾石含量多处在属中砾到重砾的范围。
  (3)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地块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到了每个地块适宜性的综合评分,其中评分最高的区域为瓦斯营盘,最低为场地Q;采用Matlab编程对研究区地块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且使用数理统计中的F值检验将研究区耕地分为三类。
  (4)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聚类法的成果相结合,得出了泸定县硬梁包水电站建设临时征地区耕地的适宜等级,其中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块为:扯索坝、堡子村、沈村等;适宜程度中等的地块为:瓦斯沟、金光村、马列村;适宜程度较低的地块为:沙坝村、场地Q。
  (5)根据各临时征地区的适宜性等级,从更加合理科学的工程建设角度以及其以后的复垦工作的开展两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