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雷波县雷池乡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6h】

四川雷波县雷池乡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

1.1.2 研究区工作程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寒武系(∈)

2.1.2 奥陶系(O)

2.1.3 志留系(S)

2.1.4 二叠系(P)

2.1.5 三叠系(T)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奥陶系(O)

3.1.2 志留系(S)

3.1.3 二叠系(P)

3.1.4 第四系(Q)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含矿建造

4.2 矿体特征

4.3 矿石特征

4.3.1 矿物组成

4.3.2 矿石结构和构造

4.3.3 矿石有用组分和赋存状态

4.4 围岩蚀变

4.5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第5章 成矿地质条件

5.1 地层和岩性条件

5.1.1 生矿层

5.1.2 遮挡层

5.1.3 容矿层

5.1.4 封闭层

5.2 岩相古地理条件

5.2.1 早志留世

5.2.2 中志留世

5.2.3 晚志留世

5.3 构造条件

5.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5.3.2 矿区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第6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6.1 成矿规律

6.1.1 成矿时间规律

6.1.2 成矿空间规律

6.2 找矿标志

6.3 找矿远景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雷池乡狮子山铅锌矿床地处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境内,位于雷波县城235°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40K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3°15′40″,北纬27°54′35″。狮子山铅锌矿在区域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古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北西部边缘,被夹持在小江断裂和会理—宁南—金阳断裂之间。
  狮子山矿区出露地层及其主要岩性特征为:中奥陶统巧家组(O2q)灰—黄灰色虎皮纹灰岩夹页岩,上奥陶统五峰组、涧草沟组(O3)灰—深灰色泥灰岩、页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灰—黄灰色(钙质)页岩、粉砂岩,中志留统大关组(S2d)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下二叠系统梁山组(P1l)灰色页岩、铝土岩,下二叠系统栖霞组(P1q)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岩和第四系(Q)残坡积物。矿区位于瓦尼角背斜倾伏端南部,被夹持于洛结和金阳-泉水井两条北北东向断裂中间。在矿区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发育有两个平缓背斜,褶皱轴向分别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中部发育有两条正断层F1、F2,走向均近南北向,长度为80~28m,宽度为1~2m。
  目前,矿区内现已发现铅锌矿体3个(Ⅰ号、Ⅱ号、Ⅲ号),均产出于中志留统大关组中段(S2d)的灰色中—厚层微—细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状与近矿围岩基本一致,多受顺层滑动带和断层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矿体的空间展布比较稳定,多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脉状产出,局部有分枝、复合、膨大、尖缩等现象。
  矿石中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等;氧化矿物有白铅矿、铅钒矿、蓝铜矿、褐铁矿等。矿石结构主要有它形—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镶嵌边结构、穿插结构、乳浊状结、交代残留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脉状、网脉状、星点状、浸染状、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的有用元素为铅元素,且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方解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矿床(体)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三个成矿期次。
  从地层和岩性组合上看,矿区的生矿层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中寒武统西王庙组((∈)2x)和中志留统大关组(S2d),前两者所含的石膏层为成矿提供了大量SO42-,后者较高的Pb背景值和有机碳含量为成矿提供大量原生Pb和H2S;遮挡层为下二叠统梁山组(P1l),其以页岩、粘土岩为主的塑性岩性对含矿热液的向上运移起到了有效的阻滞作用;容矿层为中志留统大关组(S2d),层内发育的大量顺层滑动带、断层破碎带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而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加大了灰岩、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含矿元素的渗透和富集。封闭层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以页岩为主的岩石结构比较致密,其渗透性和化学活动性也较低,有效地防止了含矿热液下渗。
  从岩相古地理上看,早志留世的龙马溪期,矿区地处受限的深水陆棚环境,形成了大面积的一套厚层黑色页岩,有利于各种矿质元素的初步富集,而到中志留世大关期时,随区域地面的进一步抬升,矿区由深水陆棚开始转变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为半封闭的泻湖还原环境,加之大关组富含有机质,可以将SO42-还原为H2S,而H2S进一步与Pb2+、Zn2+结合形成PbS和ZnS,从而有利于本矿区铅锌矿的形成。
  从区域构造上看,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形成是区域构造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其大致经历了澄江运动期、加里东运动期、海西期、印支运动期、燕山运动期和喜山运动期。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上,会理—宁南—金阳断裂为导矿构造;与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洛结、金阳—泉水井断裂)和瓦尼角背斜为配矿构造;矿区中部近南北向的两条断层(F1、F2)、早期形成的顺层滑动带、次级背斜、岩石破碎带及岩石节理为容矿构造。
  综上,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狮子山的区域地质背景,重点研究了狮子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出该矿床的成矿规律,并指明了找矿标志,从而明确该区的找矿方向。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雷池狮子山铅锌矿在区域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古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北西部边缘,被夹持在小江断裂和会理—宁南—金阳断裂之间,其成矿构造演化经历了澄江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长期发展演化,是深部构造与表壳构造相结合的成果。
  狮子山铅锌矿矿床(体)的遮挡层为下二叠系统梁山组(P1l)的灰色砂页岩;生矿层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1l)、中寒武统西王庙组((∈)2x)的灰岩、粉砂岩夹石膏层,及中志留统大关组(S2d)灰岩、白云质灰岩;容矿层为中志留统大关组(S2d)中段的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微—细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封闭层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的灰色页岩、钙质页岩,上述四组性质不同的地层在成矿空间上形成良好的生运储盖系统。
  狮子山铅锌矿床的矿源层岩形成的岩相古地理为一个半封闭式的浅水泻湖环境。
  狮子山铅锌矿矿床(体)的导矿构造为区域上的北东向会理—宁南断裂,配矿构造为矿区外围两侧北北东向的洛结、金阳—泉水井逆两条逆性断裂,容矿构造为矿区内的顺层滑动带、次级背斜、次级断层和岩石破碎带及岩石节理。
  狮子山铅锌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等,这些围岩蚀变都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结合狮子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其成矿规律在矿区外围圈出Ⅰ、Ⅱ两个C类找矿远景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