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结构性保护理念的少城片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6h】

基于结构性保护理念的少城片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结构性保护理念的构建

2.1 结构性保护理念构建的理论基础

2.2 结构性保护的定义

2.3 结构性保护的基本观念

2.3.1 结构性保护的系统观

2.3.2 结构性保护的价值观

2.3.3 结构性保护的发展观

2.4 结构性保护理念的适用范围

2.5 结构性保护的实践意义

2.5.1 结构性保护的国外实践意义

2.5.2 结构性保护的国内实践意义

第3章 少城片区历史文化及现状分析

3.1 少城片区范围及概况

3.2 少城片区城市变迁历史

3.2.1 清代以前少城变迁历程

3.2.2 清代及以后少城的城市变化

3.3 少城片区城市现状概述

3.3.1 现状规划布局情况

3.3.2 交通组织情况

3.3.3 规划用地性质情况

3.3.4 配套设施情况

3.3.5 现状建筑肌理

3.4 少城片区城市更新与保护的矛盾分析

第4章 基于结构性保护理念的少城片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4.1 以规划控制的方法保护少城片区街巷系统更新的结构完整性

4.1.1 维持鱼骨状路网布局

4.1.2 恢复区域局部缺失路网

4.1.3 强化各个街巷主导功能

4.1.4 营造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间

4.2 以政策保障的方式保护少城片区建筑肌理更新的结构有序性

4.2.1 分类管理城市更新对象

4.2.2 完善相应行政政策制度

4.2.3 建立社会利益平衡体系

4.3 以文化引导的方式传承少城片区社会形态演进的结构多样性

4.3.1 挖掘民间满蒙文化血脉

4.3.2 传承老成都文化生活方式

4.3.2 鼓励流行文化进驻少城

4.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上世纪末,改革开放的浪潮促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在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解决了大量新增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居住问题,还根据特殊的国情走出了一条创新的城市化道路。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模式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少城片区,一个位于成都市中心、与成都共同成长了两千多年的老旧城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风,也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之后为解决居住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快餐式”的建设,当时的新式公寓已经成为现在的老旧多层“红砖楼”,城市风貌老旧、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类似少城的这些旧城区的人口不断减少,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因为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类似的老旧城区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拆旧建新”改造,如何让城市的旧城区重新焕发活力,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而少城的历史遗迹需要保护,文化脉络需要传承,但少城同样需要发展和更新,保护与更新的矛盾如何解决?
  本文拟引入结构性保护的理念,借鉴“结构性”在社会学、经济学中的定义模式,将原有规划设计领域狭义的、研究几何美学的结构性,扩展为广义的、研究城市内在因素及其关系的结构性,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内在结构要素的保护方式。结构性保护理念所倡导的保护策略与城市更新并不冲突,其希望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城市问题,但结构性保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旧城更新。
  在本文的研究中,结构性保护理念将被应用于指导少城片区城市更新的工作中,根据少城特殊的历史、地理情况,分别对少城街巷系统、建筑肌理和社会文化进行研究,从规划、政策、人文三个方面探索城市更新的保护策略,指导和控制来源于居民的各类城市更新活动,以期形成街巷系统结构完整、建筑肌理结构有序、社会文化结构多样的“新”少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