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基于成都市6所高校的调查与思考
【6h】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基于成都市6所高校的调查与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概述

2.1 责任感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责任感的概念

2.1.2 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2.1.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构成

2.2.1 个人责任感

2.2.2 他人责任感

2.2.3 家庭责任感

2.2.4 集体责任感

2.2.5 国家责任感

2.2.6 人类社会责任感

2.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征

2.3.1 在对象方面具有广泛性

2.3.2 在内容上具有时代性

2.3.3 自主性不断增强

2.3.4 具有道德自觉性

2.3.5 社会责任感具有利他性

2.4 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依据

2.4.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4.2 认知结构理论

2.4.3 社会认同理论

2.4.4 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

第3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3.1.1 大学生个人责任感的现状

3.1.2 大学生他人责任感的现状

3.1.3 大学生家庭责任感的现状

3.1.4 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现状

3.1.5 大学生国家责任感的现状

3.1.6 大学生人类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3.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个体特征

3.2.2 家庭内部因素的影响

3.2.3 大众传播媒介因素的影响

第4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1 部分大学生不能对自己负责

4.1.2 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严重

4.1.3 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弱

4.1.4 培养方式方法单一

4.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个人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家庭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3 学校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4 社会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5.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

5.1.1 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学习进步

5.1.2 实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5.1.3 实现大学生与家庭关系的和谐

5.1.4 实现大学生自觉爱国的目标

5.1.5 实现大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

5.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原则

5.2.1 全面性原则

5.2.2 客观性原则

5.2.3 科学性原则

5.2.4 时代性原则

5.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5.3.1 个人层面

5.3.2 家庭层面

5.3.3 学校层面

5.3.4 社会层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展开▼

摘要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好坏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的好坏,也决定着中国梦是否能够早日实现。依据此次调查,从整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处于较好状态,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此次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社会认同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为依据。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个人维度、他人维度、家庭维度、集体维度、国家维度、人类社会维度都处于较好状态。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性别、政治面貌、学校层次、学习状况因素,大学生家庭方面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大学生父亲职业、大学生父亲文化水平、父亲政治面貌因素,大众传播媒介方面的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长、阅读报纸和杂志的频率因素。
  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大学生不能对自己负责;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严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弱;培养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个人方面,大学生自己不能严格自律,社会公德意识存在问题;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关注不够,对大学生群体活动关注不足;学校培育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亟待加强,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做的不足,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不到位,没有有效发挥时政平台的教育作用;社会培养方面,没有充分重视他律作用,没有把自律与他律有效结合,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较弱,大学生社会责任实践较弱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学习进步、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大学生与家庭关系的和谐、实现大学生自觉爱国的目标、大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及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时代性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以期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有所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