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FA方法的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6h】

基于SFA方法的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安排

1.3.1 结构安排

1.3.2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农业产业环境相关研究

2.2 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相关研究

2.3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价

第3章 四川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3.1 四川省农业产值及其结构变动分析

3.2 四川省农业产品产出变化情况分析

3.3 四川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变化情况分析

第4章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设计

4.1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分解

4.2 理论模型设计

4.3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4.4 模型假设与检验

第5章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估计结果

5.2 要素产出弹性分析

5.3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分析

5.3.1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测算

5.3.2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产值的相对增长分析

5.4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分析

5.4.1 四川省各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分析

5.4.2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检验

5.5 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人口大省与农业大省,农业产业的发展关乎着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人民日常生活的稳定。近年来,四川省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递减,特别是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投入量的减少,农业要素的整体投入产出弹性系数逐年递减等困境。为维持四川省农业的持续发展,保障农业发展质量,巩固四川省整体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根据Solow经济增长理论,当前四川省农业发展必然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抉择:应该逐步摒弃原有依赖于生产要素粗放式投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更多地依赖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为四川省农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提供可能。
  通过构建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与数据整理,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SFA)方法,对四川省农业在2001~2015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论文实证结果显示,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水平在考察期内实现累积提升约128.55%,平均年增长率约为6.24%。而在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的各构成项中,四川省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达到7.62%,成为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水平提升的主要支撑力。
  在对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变化情况的研究基础上,对比发现考察期内四川省农业TFP效率值的增速远超过农业整体产值的增速,能够有效消除要素投入量的减少对农业产业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分析发现四川省各经济区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增长差异,其中,攀西特色经济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而各区域间的增速差异在整体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同时,分析发现能够促进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就是区域内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的推广程度,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机械化水平、规模化水平与技术化水平,而四川省农业内部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水平的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
  根据论文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主要针对性建议:科学引导与配置农业要素市场;合理推动区域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广四川省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提供渠道,也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提供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