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沪深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6h】

沪深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概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三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数据来源

第二节研究样本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章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第一节财务指标研究结果的分析

1、经营能力指标分析

2、管理效率指标分析

3、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第二节股价指标研究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研究的结论和局限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原有的国有、集体企业需要从原有旧的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新成立的公司面临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的问题.资产重组无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也随之出现.1993年的宝安集团收购延中实业揭开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序幕.从1997开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迅速活跃,从1997年的296件,迅速增至2001年的1414件(根据证券报等公布的信息统计得来,详细资料来源参见该文第三章第一节中的资料来源).既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开展地如火如荼,那么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到底如何?是否实际发挥了作用:中国的股市是否对资产重组行为有反应?如果有反应,是怎样的反应?对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该文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探寻中国资产重组的特征和问题,有助于促进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对中国资产重组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文带着这些问题,以1997-2000年资产重组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上市公司这一阶段资产重组活动的绩效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总体来看,沪深股市资产重组的绩效较差:在短期内,对重组公司经营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并且从1997至2000年逐渐增强,但在长期内没有发挥作用.而在短期内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改善作用,从1997-2000年呈现减弱趋势,说明中国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其资产管理能力和获利能力较差,这种结果在管理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分析中更能体现:从总体上看,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其资产重组前的管理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出现了恶化趋势,资产重组对防止这种下滑有一定作用,但长期内不能阻止这种下滑趋势,以上指标的统计结果均反映了中国这一阶段重组行为的短期性.从总体上看,对于所有年份的重组事件样本,资本市场均在重组公告日前有了提前反应.具体分析来看,资本市场对不同资产重组类型、不同重组时间、不同行业的重组事件的反应不同.在该文最后提出了论文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恳请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改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