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箜篌图像解析
【6h】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箜篌图像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壁画中箜篌图像的洞窟位置分布及箜篌种类

第一节 箜篌图像的洞窟分布及所绘位置

第二节 壁画中箜篌的种类

小结

第二章 箜篌的形制与演变特征

第一节 竖箜篌的形制与演变特点

第二节 凤首箜篌的形制与演变特点

小结

第三章 弹奏箜篌乐伎的特点

第一节 箜篌乐伎的分类

第二节 箜篌乐伎的性别特征及服饰特点

小结

第四章 箜篌的演奏方式及在乐队中的使用情况

第一节 箜篌的演奏姿态及“不鼓自鸣”

第二节 箜篌所在画面乐器铺排方式

第三节 箜篌所在乐队组合式及箜篌的位置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箜篌图片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箜篌图像进行了解析。敦煌莫高窟壁画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壁画,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几千年来壁画内容保存比较完整,其内容涵盖了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各个领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崇拜与信仰。在莫高窟壁画中保存了大量的乐器图像资料,其种类丰富,数量繁多,既有中原固有的乐器,也有来自西域的胡乐器。这些图像见证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也为乐器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图像史料。箜篌是莫高窟壁画当中常见的弹拨类乐器之一,其图像最早见于莫高窟北凉时期的第275窟,南北朝时期图像逐渐增多;隋唐时期图像数量最多,为其发展的鼎盛阶段;五代西夏时期图像数量减少,逐渐走向衰落;到元代仅剩一幅。壁画中出现的箜篌一般绘制在洞窟四壁、人字披、窟顶覆斗、龛楣周围和藻井四周等位置,所绘种类以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为主。自北凉洞窟出现箜篌图像之后,箜篌的形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从南北朝时期的小箜篌到隋唐时期小箜篌与大箜篌的并存,说明箜篌的形制在逐渐发展和创新。弹奏箜篌的乐伎分为箜篌伎乐人和箜篌伎乐天两种,箜篌伎乐人包括供养人乐伎、出行图乐伎和宴饮图乐伎;箜篌伎乐天则包括天宫乐伎、飞天乐伎、药叉乐伎和经变画乐伎。壁画中箜篌伎乐人的性别特征以男性居多,女性箜篌伎乐人较为少见,箜篌伎乐天的性别特征可分为完全男性化、男身女相和完全女性化三个演变阶段。箜篌乐伎的服饰早期简单质朴,颜色单一,发展到隋唐至五代时期,其服饰变得色彩亮丽,雍容华贵,珠宝佩饰也十分华丽。壁画中箜篌乐伎的持琴方式分为三种:站持、坐持和飞天空中持琴弹奏,置琴位置主要为夹于臂下和置于地面两种。在壁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演奏方式为“不鼓自鸣”,即乐器飘扬在空中,仿佛演奏着美妙的音乐。箜篌图像的画面铺排方式及所在乐队的乐器组合形式,都与箜篌的乐器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当时的音乐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