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网水环境整治中污染源及河网子系统研究——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及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
【6h】

河网水环境整治中污染源及河网子系统研究——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及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目录

表目录

符号表

引言

第一篇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研究

1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研究概述

1.1黄浦江概况

1.2黄浦江整治及其研究历程

1.3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研究的必要性

1.4污染源调查分析研究综述

1.5研究目的

1.6研究对象和范围

1.7研究内容

1.8技术路线

2污染源调查技术参数核定

2.1不同行业工业企业生产性废水排放浓度

2.2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

2.3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浓度

2.4企事业生活污染源(包括餐宾业)污水平均浓度

2.5禽畜污染源污水平均浓度

3黄浦江中上游五区点污染源统计分析

3.1黄浦江中上游五区点污染源概况

3.2污染源的排放途径分析

3.3排入水体的工业污染源分析

3.4排入水体的企事业生活污染源分析

3.5排入水体的居民生活污染源分析

3.6排入水体的禽畜污染源分析

3.7排入水体污染源的地域分布

4黄浦江中上游五区排入水体点污染源评价

4.1等标污染评价法

4.2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定义的提出

4.3黄浦江中上游五区排入水体污染源情况

4.4各区排入水体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计算与评价

4.5各区排入水体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计算与评价

5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点污染源统计分析

5.1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范围

5.2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点污染源类别分析

5.3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点污染源排放途径分析

5.4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不同保护等级区域内点污染源分析

6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排入水体点污染源评价

6.1异标污染负荷的概念

6.2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排入水体点污染源情况

6.3排入水体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计算与评价

6.4排入水体污染源的异标污染负荷计算与评价

7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研究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7.2建议

第二篇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

8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概述

8.1苏州河概况

8.2苏州河整治历程

8.3苏州河整治研究进展

8.4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8.5水环境数学模型国内外研究概况

8.6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主要内容

9苏州河水动力模型的开发

9.1水动力模型基本方程、方程的离散及其求解

9.2 FEQ使用简介

9.3苏州河水动力模型的率定验证

1 0上海市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模型的初步开发

1 0.1研究目的

10.2中心城区河网模型开发的主要研究内容

10.3水质模型体系的选择及其求解方法

10.4 WASP模型的二次开发

10.5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模型的初步开发

10.6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模型初步开发的总结

附图1

附图2

11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优化

11.1苏州河整治的近远期目标

11.2一期工程项目

11.3截污工程的计算及相应的方案调整

11.4曝气复氧的计算

11.5苏州河一期工程的效果

11.6一期工程优化分析总结

1 2苏州河整治二期工程目标分析

12.1苏州河目前面临的问题

1 2.2二期工程整治目标

1 2.3二期工程的重点

1 2.4方案计算

1 2.5泵站放江的计算

1 2.6苏州河水环境整治二期工程目标的综合分析

1 3苏州河上游边界及支流对干流水质影响分析

1 3.1边界条件的计算模型

1 3.2上游边界来水的影响分析

1 3.3支流影响及支流和上游来水叠加影响的分析

1 3.3总结与结论

14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总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后个人简历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科研成果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科研成果

永久通信地址

展开▼

摘要

通过黄浦江中上游地区点污染源研究,探讨了河网水环境整治中的首环节污染源子系统的研究方法;通过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探讨了河网水环境整治中的尾环节河网子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是:1.基于GIS平台,分析研究了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各类污染源的个数、污水量及污染负荷量、各类污染源的比例、各种排放途径、最终去向,重点对排入水体的各类污染源和上游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进行了研究.2.研究认为生活污染源是黄浦江中上游地区和上游水源保护区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类型.3.引入等标污染负荷面积比的概念,以使面积大小不同的子区域能进行相对污染严重程度的比较;引入异标污染负荷的概念,以使被划分为执行不同排放标准地带的地区能进行各类污染源和各种污染物相对污染严重程度的比较.4.基于开放的模型体系开发了苏州河水动力和上海市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水质模型,从而克服了商业化模型软件不具备开放性的不足.5.基于模型分析计算,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有关工程和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6.预测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可达到的目标:通过全面截污、疏浚底泥,辅以综合调水,苏州河将能达到总体Ⅳ类水的水平(N,P指标除外).7.对苏州河本地污染及上游边界条件对苏州河水质的两类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使苏州河水质达到国家Ⅴ类地表水标准,去除本地污染和改善上游来水水质二者缺一不可.

著录项

  • 作者

    廖振良;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

  • 授予单位 同济大学;
  • 学科 环境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后
  • 导师姓名 徐祖信;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河流;
  • 关键词

    污染源; 评价; 黄浦江; 数学模型; 苏州河;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6:2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