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地区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方法研究
【6h】

上海地区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深部构造环境探测研究概述

2上海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岩石物性特征

3上海地区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的方法设计

4深地震反射探测方法研究与成果分析

5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方法研究与成果分析

6高分辨地震折射探测方法研究与成果分析

7大地电磁测深探测方法研究与成果分析

8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

9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后期间负责和参加的研究工作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结合上海市“十·五”重点项目一上海市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对上海地区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内容包括: 1.在对上海区域地质环境、岩石物性特征和各深部探测方法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设计了上海地区深部地震构造环境的探测方法,包括方法的优化选取、探测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和各方法工作参数的设计等等。 2.针对深地震反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高分辨地震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等探测方法,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流程和资料解释方法。 3.综合多种探测方法的研究成果,对上海地区地震波速度结构与电性结构、地壳深部界面特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深、浅部断裂的几何配置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解释,获得了若干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 (1)区域地壳可划分为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三层,各层厚度范围是:上地壳为12~14km,中地壳约为10km,下地壳为10~1lkm。此外,莫霍界面的深度约为31~33km。 (2)本次探测剖面上解释出的特征明显的断裂有12条。其中除有三条断裂(包括太仓一奉贤断裂和大场一周浦断裂)错断G界面(结晶基底)并向下延伸至深约10Km的上地壳底界面之外,其它断裂均在深度3~5Km以上终止或收敛于G界面之上。此外,该12条断裂中的大多数断裂均错断了第四系覆盖层的底界,可以认为这些断裂均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或断陷盆地的边缘控制性断裂,它们对本区第四纪地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3)电性特征分析表明,湖州-苏州断裂是一条重要的构造边界。界面东侧基底下部岩石层电阻率值较高,也较均匀,没有发现壳内高导层。而西侧基底下部岩石层电阻率值相对偏低,于13~15km埋深处出现厚度在2km左右、落差在2.5km左右、呈西低东高形态的壳内高导层。 (4)震源深度统计表明,该区为数不多的地震震源主要分布在10~15km的深度范围内(即中地壳范围内),深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断裂大多在深度3~5Km以上终止。因此,在剖面经过地区内不存在发生大地震的深部构造条件(深断裂),而地表或近地表存在的活动断层,是未来产生对该区有影响地震的震源区。 上述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上海地区地壳深部构造环境、潜在震源区介质动力学环境和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