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研究和结构鉴定
【6h】

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研究和结构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引言

第2章大理石芋螺毒素的研究

第3章菖蒲芋螺毒素的研究

缩略用词表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芋螺毒素(conotoxins)来自海洋生物芋螺的活性多肽,多数由10-4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稳定、序列超变异、作用靶点广泛、功能专一、组织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发现的芋螺毒素超家族主要有A-,T-,O-,M-,P-,I-和S-超家族等,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体内各种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神经递质和激肽的受体等,既可以作为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靶点的探针和“解密器”,也可被直接开发成为药物或作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因此对芋螺毒素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芋螺毒素的研究过去较集中在食鱼芋螺,而对食螺和食虫芋螺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天然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蛋白质测序,化学合成与二硫键定位等手段对中国南海的食螺的大理石芋螺(Conusmarmoreus)和食虫的菖蒲芋螺(Conusvexillum)进行了新型小肽毒素的发现和鉴定研究。从大理石芋螺中获得了26个一级结构的毒素,分别属于A-,T-,O-,M-以及芋螺线性肽,其中mr2和mr1931是具有全新结构类型的毒素,进而对mr2进行了二级结构的进一步鉴定工作。从菖蒲芋螺中获得了2个全新序列的毒素Vx6c和Vx6d,是继Vx6a和Vx6b后从食虫芋螺中获得的O-超家族毒素成员,而他们在一级结构上与来自食鱼和食螺芋螺的其他O-家族毒素却有着很大差别。 根据对大理石芋螺毒素谱的研究,对大理石芋螺的捕食策略进行了分析。而来自菖蒲的两个新型毒素在结构上的特殊性暗示了食虫芋螺毒素在功能上的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