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妇女维权途径的创新
【6h】

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妇女维权途径的创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目录、图目录

第1章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理论视角和研究意义

1.3.1社会性别理论

1.3.2公共政策理论

1.3.3本文的研究意义

1.4本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第2章具社会性别公共政策相关的理论概述

2.1社会性别

2.2性别平等:维护妇女权益的价值基础

2.3妇女维权的传统途径

2.4通过公共政策实现源头化维权

2.5具社会性别的公共政策对妇女维权的意义

第3章我国公共政策中的性别缺失分析

3.1我国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性别缺失

3.1.1性别统计工作方面的问题

3.1.2妇女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欠缺

3.1.3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地位不高

3.2我国现有公共政策实施中的社会性别缺失

3.2.1社会保障政策方面

3.2.2我国司法政策中隐含的性别歧视

3.3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中的社会性别缺失

3.3.1妇女政治权利的保护方面

3.3.2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保护方面

3.3.3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保护方面

3.3.4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评估方面

第4章提高我国公共政策具社会性别的对策和建议

4.1大力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提升公共政策对社会性别敏感度

4.1.1建立性别平等指标体系

4.1.2完善妇女群众利益表达机制

4.2注重维护妇女劳动就业权

4.3维护妇女社会保障权利

4.3.1分步骤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4.3.2着手建立正式的遗属保险制度

4.3.3完善生育保险政策

4.4维护妇女人身权益

4.4.1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公共政策

4.4.2修改有关法律条文,消除司法政策中的性别歧视

4.5加强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建设

4.5.1提升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地位

4.5.2提高维权手段的工作效能

4.6建立和完善公共政策控制、监督和社会性别评估机制

4.7重视女性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建设

第5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1994—2005年中国期刊网妇女维权文章

附录二 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政策演变(2001—2006)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尽管自1949年以来,我国在维护妇女权益的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当我们用社会性别意识的眼光审视女性维权的时候,却会发现在很多方面两性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性别意识而造成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如何更好的维护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本文在考察中国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措施时发现,传统的那些妇女维权方法比如妇女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国际合作帮助项目等等已经表现出局限性,由于不是从公共政策形成的诸环节中得以体现社会性别意识,所以这些维权方式永远是妇女权益遭受侵害以后的补救措施,进一步考察后还发现,甚至某些公共政策本身就隐含了对妇女权益的漠视和侵害。 维护妇女权益的价值基础是男女性别平等。我国妇女维权的传统途径和方法已为实践所检验,给众多的妇女带来了福祉。但是用公共政策来阻止侵害妇女权益的发生应该是更高层次的福祉。所以在肯定传统的同时,从公共政策这个源头上维护妇女权益是一种创新。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某些公共政策在社会性别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要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等诸环节中融入性别意识,并建设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更有利于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促进社会与妇女的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