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对特许经营制度的风景名胜区规划
【6h】

面对特许经营制度的风景名胜区规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动机与背景

1.1.1研究动机

1.1.2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研究的限制因素

1.5.1文献搜集方面

1.5.2研究对象方面

注释

第二章文献回顾

2.1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景区经营管理的相关研究

2.1.1国内规划

2.1.2国外规划

2.2风景名胜区管理经营的相关研究

2.2.1我国社会各界对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理论探讨

2.2.2发达国家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理论和经验

2.2.3可供我国风景名胜区借鉴的理论与经验

2.3我国关于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的政策研究

注释

第三章风景名胜区相关内容特许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3.1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实行特许经营的必要性

3.1.1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转变政府职能

3.1.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效率

3.1.3引人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3.2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业实行特许经营的可行性

3.3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特许经营的模式分析

3.3.1“公私合作”概述

3.3.2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特许经营的模式分析

3.4景区经营权转让后的各种效应评价

3.4.1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3.4.2景区形象和市场知名度得到提升

3.4.3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喜中有忧

3.4.4对旅游地社区的社会影响深刻

注释

第四章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范围研究

4.1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征分析

4.1.1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功能

4.1.2风景名胜区的经济特性分析

4.2风景名胜区的产权分析

4.2.1风景名胜区的产权

4.2.2风景名胜区产权的性质和特征

4.3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的范围

4.3.1风景名胜区产品分析

4.3.2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的范围

注释

第五章体现特许经营模式的风景名胜区规划

5.1规划应体现特许经营范围的界定

5.2规划应按政府主导及企业主导估算投入资金及收益

5.3规划应指导设定企业的准入制度及退出机制

5.4规划应明确市场体制下管理机构的建立及权限

5.4.1现行主要管理模式

5.4.2建议模式

5.5总结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展开▼

摘要

在目前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我们主要把目光和精力都集中在了资源和空间规划中,而在近纪念,风景名胜区的经营与管理逐渐成了争论的焦点。随着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特许经营模式已经开始介入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和问题,寻根溯源,最终问题的症结还是在风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上的关系上,开发经营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尺度怎么去把握目前还没有定论。 面对目前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逐步优化,经营模式的多样化,目前大部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很少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去界定。特别在目前建设部逐步开放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权限的过程中,很多风景名胜区走在前面,但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规划中这一方面的支持,往往陷入了操作盲区或误区,导致本应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却成了破坏风景名胜区的罪魁祸首,企业改自主的地方受到过多的约束,减少了效益;政府改重点监管的内容却缺乏监管,导致很多优秀资源毁于开发商之手。所以,在目前形势下,风景名胜区怎么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的对象是谁?如果界定特许经营的尺度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另一方面,面对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产生的诸多问题,面对风景名胜区已经在实行的特许经营模式,我们的规划如何应对?如何让政府在规划文本的指导下安心、放心地施行特许经营;如何让开发商在规划文本给定的范围内进行特许经营,如何与时俱进地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考虑特许经营这一经营模式,这是本文认为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本文也提出,我们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在未来可以从空间形态的规划逐渐成为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同等重要的规划,这将对风景名胜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