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风貌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6h】

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风貌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来源

1.2研究对象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校园历史变迁过程

2.1概述

2.1.1学校发展简史

2.1.2校园发展概况

2.2沪江大学时期的校园发展

2.2.1建校伊始(1905-1911)

2.2.2整体规划期(1911-1928)

2.2.3建设盛期(1928-1938)

2.2.4停滞与重建(1938-1952)

2.3解放后的校园发展

2.3.1建国后的发展(1952-1978)

2.3.2改革开放后的大量建造(1978-1996)

2.3.3近年来的加速发展(1996至今)

2.4小结

第三章校园历史风貌特征研究

3.1沪江大学时期校园风貌特征及其来源

3.1.1校园历史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3.1.2校园历史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3.1.3校园风貌特征的历史成因

3.2解放后校园风貌特征及其来源

3.2.1校园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3.2.2校园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第四章风貌现状评价与保护策略研究

4.1风貌现状评价

4.1.1校园历史空间结构现状

4.1.2历史建筑风貌现状

4.1.3历史空间格局现状

4.1.4历史景观环境现状

4.2风貌与历史建筑保护策略

4.2.1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范围

4.2.2历史建筑保护等级化策略

4.2.3历史空间格局的保护

4.2.4历史景观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校园历史建筑与历史空间保护修复导则探索

5.1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导则探索

5.2历史空间格局保护修复导则探索

第六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海市近代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自1980年代起发展至今,在观念、制度和实践层面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已进入更全面更深入的阶段。针对具体、丰富、多样的优秀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区,展开对历史背景和风貌特征的细致研究,对历史风貌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是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本论文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风貌价值的研究,一方面提供对校园历史变迁、校园风貌特征及其来源和风貌现状的深入认识,为校园保护工作的后续开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试图对调查研究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引发对优秀历史建筑群空间阅读方式与风貌价值评判方式的思考,为这一层面上的历史保护工作提供历史资源认识与评价的基础研究。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来展开:“校园历史变迁过程”回顾了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自最初的建校构思开始,逐渐形成沪江大学整体风貌,战时建设停滞,解放后又重新开始新的建设至今的整个历程;“校园历史风貌特征研究”对校园历史空间和建筑风格的风貌特征及其来源展开详细研究与论述;“风貌现状评价与保护策略研究”详实陈述了校区内历史资源的保存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具体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策略。 论文的研究也为建立一种校园风貌的历史阅读,现状评价,以及未来更新的建设控制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