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肟菌酯衍生物及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研究
【6h】

肟菌酯衍生物及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及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杀菌剂肟菌酯衍生物合成研究引言

1.1现代农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含氟农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含氟农药的研究现状

1.2.2含氟农药的特点

1.3 Strobilurin类杀菌剂的研究与发展

第2章杀菌剂肟菌酯的研究现状及合成方法

2.1肟菌酯(trifloxystrobin)的结构、特性及适用范围

2.2肟菌酯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

2.3肟菌酯的毒性和环境评价

2.4肟菌酯(trifloxystrobin)的合成方法

2.4.1方法一

2.4.2方法二

2.4.3方法三

2.4.4方法四

第3章肟菌酯衍生物目标分子及其合成路线设计

3.1肟菌酯目标分子的设计

3.1.1 Strobilurin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3.1.2肟菌酯衍生物的设计

3.2肟菌酯衍生物合成路线的设计

3.2.1前三个化合物合成方案

3.2.2第四个化合物合成方案

第4章实验部分

4.1实验内容

4.2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4.2.1主要试剂

4.2.2主要仪器

4.3实验步骤

4.3.1(E,E,αE)-2-(甲氧亚氨基)-2-[2,4-二(3-三氟甲基苯乙酮肟基亚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4.3.2(αE,αE,E)-2-(甲氧亚氨基)-2-[2,5-二(3-三氟甲基苯乙酮肟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4.3.3(αE,αE,E)-2-(甲氧亚氨基)-2-[3,4-二(3-三氟甲基苯乙酮肟基亚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4.3.4其他肟菌酯衍生物的合成

第5章结果与讨论

5.1二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5.2 2-羰基-二甲基苯基乙酸的合成

5.2.1溶液pH值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5.2.2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5.2.3温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5.2.4酸化时pH的影响

5.2.5其它合成方法参考

5.3 2-羰基-二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5.4(E)-2-甲氧亚胺基-2-二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5.4.1溶液pH值对反应的影响

5.4.2温度反应的影响

5.4.3构型讨论

5.4.4构型的转化

5.5(E)-2-甲氧亚胺基-二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5.5.1溴化方法的选择

5.5.2引发剂的影响

5.5.3反应温度的影响

5.5.4反应时间对的影响

5.6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的合成

5.7(E,E,E)-2-甲氧亚胺基-[二-(2-甲基-2-(3-三氟甲基苯基)肟基)]苯基乙酸乙酯的合成

5.7.1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5.7.2碱对反应的影响

5.8(E,E,E)-2-(甲氧亚胺基)-2-[2-(2-吡啶甲醛肟基甲基)-4-(3-三氟甲基苯乙酮肟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E,E,E)-2-(甲氧亚胺基)-2-[2-(3-三氟甲基苯乙酮肟基甲基)-4-(2-吡啶甲醛肟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5.9(E,E,E)-2-(甲氧亚胺基)-2-[2,4-二(N-咪唑基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的合成

第6章β-环糊精的氨基酸类衍生物

6.1环糊精化学的发展史

6.2环糊精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6.3环糊精的修饰

6.4 β-环糊精的氨基酸类衍生物

第7章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路线的设计

7.1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结构式

7.2环糊精的单取代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7.3单6-L-脯氨酸酰氨基-6-去氧-β-环糊精合成路线的设计

第8章单6-L-脯氨酸酰氨基-6-去氧-β-环糊精合成实验部分

8.1实验内容

8.2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8.2.1主要试剂

8.2.2主要仪器

8.3实验步骤

8.3.1单6-对甲基苯磺酰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8.3.2单6-叠氮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8.3.3单6-氨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8.3.4 N-BOC-L-脯氨酸的合成

8.3.5单6-(N-BOC-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8.3.6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第9章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合成的结果与讨论

9.1单6-对甲基苯磺酰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9.2单6-叠氮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9.3单6-氨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9.4 N-BOC-L-脯氨酸的合成

9.5单6-(N-BOC-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9.6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

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0.1结论

10.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肟菌酯的主体结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新的肟菌酯衍生物;第二部分主要设计合成了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 (一)肟菌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肟菌酯是一种以天然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农用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特点。本文以肟菌酯为基础,在苯环上增加侧链。实验以二甲苯为原料,经过F-C酰化、高锰酸钾氧化、甲醇酯化、再与甲氧基胺反应、溴化、最后和间三氟甲基苯乙酮肟缩合得到肟菌酯衍生物。并研究了合成肟菌酯衍生物的合理工艺技术参数,对有关合成单元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用氢谱、碳谱、质谱及元素分析仪表征。 (二)单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 本论文在β-环糊精的母体上引入一个单取代的L-脯氨酸酰胺基,目的希望利用L.脯氨酸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手性催化剂性质及β-环糊精特有的分子构造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手性模板及包合母体。实验以环糊精为原料,经过磺酰化、叠氮取代、还原、与N-叔丁基氧羰基-L-脯氨酸缩合、最后脱Boc(叔丁基氧羰基)得到6-L-脯氨酸酰胺基-6-去氧-β环糊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