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罩沥青面层技术研究
【6h】

城市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罩沥青面层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反射裂缝力学分析及产生机理研究现状

1.2.2反射裂缝处理措施研究现状

1.2.3加铺层厚度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关键

第2章城市道路“白+黑”工程特点与要求

2.1交通荷载特点

2.1.1道路交通荷载换算

2.1.2城市道路交通荷载的设计考虑

2.2施工期间要求

2.3城市道路绿化保护要求

2.3.1绿化保护的必要性

2.3.2植被保护的措施

2.4本章小结

第3章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力学响应分析

3.1复合路面荷载型结构响应分析

3.1.1各分析参数的确定

3.1.2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2复合路面温度型结构响应分析

3.2.1计算参数

3.2.2结构参量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3.3本章小结

第4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整治及沥青罩面防反技术

4.1板底脱空成因及措施

4.1.1板底脱空分析

4.1.2采取的相应措施

4.2注浆配比及注浆施工工艺

4.2.1施工准备

4.2.2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测定

4.2.3注浆孔布设、钻孔与树木的保护

4.2.4灌注浆液的一般要求

4.2.5调制浆液

4.2.6架设测量仪器

4.2.7灌注浆液

4.2.8压力控制

4.2.9封孔养生及交通管制

4.2.10现场浆液强度测试

4.2.11特殊情况处理

4.2.12施工注意事项

4.2.13浆液工程质量评价

4.3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4.3.1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4.3.2主要处理措施

4.4本章小结

第5章沥青加铺层材料选择、配比设计及施工控制要点

5.1沥青混合料类型

5.1.1城市道路沥青面层材料类型

5.1.2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点

5.1.3城市道路沥青面层混合料选取的技术特点

5.2原材料要求

5.2.1集料

5.2.2改性沥青

5.2.3纤维稳定添加剂

5.3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技术要求

5.4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5.5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

5.6沥青混合料的运送

5.7路面准备工作

5.8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

5.9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

5.10施工接缝

5.11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

5.12本章小结

第6章实体工程及应用

6.1工程概况

6.2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设计考虑

6.2.1现有水泥混凝土面板的状况评定

6.2.3国内沥青加铺工程厚度的选取

6.3中央分隔带的植被保护

6.3.1植被的病害原因与机理

6.3.2土壤理化特性

6.4加铺层沥青混合科目标配合比设计

6.5旧路面的补强及其效果评定

6.9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本文主要结论

7.2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发展初期的主要路面类型,随着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沥青路面由于其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已经逐渐替代水泥混凝土路面成为主要路面类型。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的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即,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翻修重建,其中以沥青层加铺为主要改建方法。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与公路有着不同要求。除了“白+黑”工程的通常要求,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还需要考虑不中断交通、保护路侧绿化等要求。 本文研究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若干技术问题。从城市道路“白+黑”工程的要求、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旧水泥混凝土板综合整治和防反技术、沥青加铺层的设计及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昆山震川西路改建工程进行了实践。 本文首先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荷载及周围环境特点讨论了城市道路“白+黑”工程的特点与要求;接着分析了复合式路面的荷载型结构响应和温度型结构响应;并在考虑城市道路特点后提出了相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整治及加铺层防反措施;同时也提出了沥青加铺层配合比及施工控制要点。最后依托实体工程对本文所提到内容进行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