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企业间协调机制研究
【6h】

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企业间协调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创新集群已经成为突破产业集群低端锁定、提升集群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与必然趋势。而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创新源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与核心。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中,整合创新资源、发挥集群整体优势,必须正确协调其中各方面的关系。其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然成为各种关系问题的核心,是创新集群得以持久发展的根本。构建和实现系统的协调机制,则是处理好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间合作关系,提升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并最终提高集群创新绩效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为背景、以企业间关系为切入点,对企业间协调机制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不仅构建了以知识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间协调机制的结构模型与作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间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完善;而且设计了企业间协调机制的测量量表,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企业间协调机制的调查问卷,在充分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及假设进行验证,所得结论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不仅阐明了论题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成果,而且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的概念,明晰了其中企业的核心主体地位及其知识溢出与共享的特征。为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企业间的协调机制问题奠定了基础。正是通过理论梳理与深化分析,本文明确了企业间知识共享在创新集群中的重要性,并由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知识共享的特点、机制及其支撑体系,对知识共享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企业间知识共享方式的探析,本文对企业间协调机制的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依循“关系——位置——结构”的逻辑思路对创新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构建了关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关系结构的识别问题。然后,基于对企业间关系结构的理解,深入分析企业间协调机制并构建了协调机制的结构模型,提出企业间协调机制由合同契约协调机制、关系契约协调机制以及权威协调机制三个要素所构成,继而明确了企业间协调机制的内涵与特性。其中,重点对关系契约协调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分析与设计,提出了关系契约协调机制构成要素的两级结构。
   以上述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企业间协调机制的系统性设计为基础,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企业间协调机制的作用机理。首先,明确了协调机制的作用区间与作用模型,发现并揭示了企业间协调机制影响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其中,企业间合作创新能力是这一作用过程的中介变量。为此,本文分别研究了合作创新能力与集群创新绩效的相关维度,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继而,阐明了协调机制特性、合作创新能力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明晰的企业间协调机制作用的研究模型,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
   为了对理论模型及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针对三种具体的协调机制设计了测量量表并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以典型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的166家企业为调研对象,并主要对“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的118家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实证分析。利用SPSS16.0和AMOS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验证了协调机制作用模型,即企业间协调机制以合作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影响集群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
   以前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集群内企业间协调机制的结构理论为基础,本文进一步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企业间协调机制的作用手段,即以知识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间合作模式问题。本文分析了作用于企业间合作模式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把合作模式划分为集团型、团队型、会所型、社区型四种类型,并分别从“模式—行为-结果”以及“情感-互动-资源”的逻辑对其进行细化分析。继而,深化研究了合作模式与知识共享相关联的特征、受各层面因素影响的类型选择以及各合作模式的协调互动。
   为了阐明企业间协调机制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继续研究了协调机制的实现问题,构建了实现企业间协调机制的OE系统;基于合作任务,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现企业间合作模式的DU矩阵;划分了创建合作环境的DEF层系。并且,为了在功能层面实现合作环境的创建,提出了TERMS平台建设与“3+5”系统建设的方案与可操作性建议。
   最后,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简明的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