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推广应用
【6h】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推广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设计方法研究状况

1.2.2 国内外常用沥青路面结构

1.2.3 国外典型路面结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典型路面结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实施方案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具体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贵州省高等级公路使用状况和交通状况调查

2.1 路面结构状况调查

2.1.1 调查的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

2.1.2 贵州地区代表性路血结构的形成

2.2 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2.2.1 路面不均匀沉陷、裂缝等病害较为普遍

2.2.2 网裂及水损坏

2.2.3 车辙严重

2.2.4 路面平整度下降

2.2.5 路面强度下降

2.3 贵州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3.1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2.3.2 车辙产生原因分析

2.3.3 早期损坏的解决措施

2.4 交通状况调查及交通参数分析

2.4.1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交通量调查

2.4.2 累计当量轴次

2.4.3 交通量等级的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环境参数影响分析

3.1 温度的影响

3.1.1 温度场预估方法

3.1.2 温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

3.1.3 贵州省地区温度修正系数的确定

3.2 湿度的影响

3.2.1 贵州省全年干湿气候变化

3.2.2 湿度修正系数的计算

3.2.3 贵州地区有效土基模量的确定

第四章: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确定

4.1 AC-20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

4.1.1 AC-20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2 AC-20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

4.1.3 常用AC类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推荐值

4.2 SMA-13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4.2.1 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SMA-13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

4.2.3 常用SMA类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推荐值

4.3 ATB-25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4.3.1 ATB-25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3.2 ATB-25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

4.4 LSPM-25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研究

4.4.1 LSPM-25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4.2 LSPM-25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

4.5 小结

第五章:无机结合料处治材料、粒料材料模景参数研究

5.1 水泥稳定碎石动态弯拉模量取值方法

5.1.1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5.1.2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设计参数的研究

5.1.3 水泥稳定碎石动态模量预估

5.2 级配碎石当量回弹模量取值方法

5.2.1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

5.2.2 级配碎石吲弹模量的预估

5.2.3 级配碎石当量回弹模量理论推荐值

5.3 小结

第六章:沥青面层车辙控制指标

6.1 沥青层温度参数的确定

6.1.1 沥青层代表温度的计算方法

6.1.2 沥青层代表温度的确定

6.1.3 车辙等效温度的求取

6.2 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的确定

6.2.1 月分段轴次的求取

6.2.2 计算模量的确定

6.3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永久变形检验

6.3.1 增量计算方法

6.3.2 路表容许车辙深度

6.3.3 沥青面层分层容许永久变形

6.3.4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永久变形检验框架

6.4 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的应用

6.4.1 在沪宁高速(上海段)拓宽改建沥青面层设计中的应用

6.5 小结

第七章:新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7.1 新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体系

7.1.1 沥青层疲劳方程

7.1.2 无机结合料处治基层(半刚性基层)疲劳方程

7.1.3 粒料基层土基顶面压应变模型

7.2 贵州省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分析

7.2.1 沥青稳定碎石复合基层结构

7.2.2 级配碎石复合基层结构

7.2.3 半刚性基层(无机结合料处治基层)结构

7.2.4 柔性基层结构

7.3 小结

第八章:试验路检测与验证

8.1 试验路概况

8.2 试验方案及修建目的

8.2.1 试验路结构

8.2.2 检测方案

8.2.3 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观测

8.3 表面层构造深度分析

8.4 承载板试验及结果分析

8.5 渗水试验及结果分析

8.6 光纤传感器测试结果分析

8.6.1 光线传感器的特点

8.6.2 试验时间安排及所需主要测试仪器.

8.6.3 测试元件现场检测方案

8.6.4 测试元件的保护

8.6.5 测试结果分析

8.7 试验路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8.7.1 方案一

8.7.2 方案:二

8.7.3 方案三

8.7.4 不同方案的比较

8.8 小结

第九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永久通信地址

展开▼

摘要

本项目针对贵州地区当地气候环境、筑路材料和交通情况,并在《贵州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贵州高速公路建设,铺筑实验路段,开展了高等级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推广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
   (1)课题对贵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影响路面设计的环境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温度修正系数和湿度修正系数的汁算方法,并考虑路基土湿度状况对路基模量的影响给出了有效土基模量。
   (2)考虑温度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影响,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方法,并推荐了常用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的动态弯拉模量预估方法,并预估试验路所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动态弯拉模量值;提出了级配碎石回弹模量的预估方法,并推荐了其当量回弹模量理论计算值。
   (3)通过确定沥青层代表温度、交通轴载作用次数和路面结构类型,提出了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模型,给出了沥青层车辙控制指标,并用于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检验。
   (4)根据新建的沥青路面设计体系,确定了基于沥青层疲劳破坏、无机结合料处治基层疲劳破坏、沥青层永久变形破坏和土基项面永久变形破坏分析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供了贵州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和指南。
   (5)通过对试验路的检测和路用性能的长期观测,验证各种沥青路面结构方案的合理性,指导贵州地区今后沥青路面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