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对Flickr的关于Web2.0的摄影传播研究
【6h】

针对Flickr的关于Web2.0的摄影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课题的主要目的与研究方法

1.3论文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概述

1.4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2章摄影传播的衍变

2.1数码时代前的摄影传播

2.1.1影像的获得

2.1.2摄影传播的发端

2.2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

2.2.1数码摄影技术简述

2.2.2数码摄影的优势

第3章F1ickr剖析

3.1 Flickr简史

3.2 Flickr特点

3.3 Flickr内Web2.0式传播

3.3.1 Web 2.0的定义及基本原则

3.3.2微内容的定义及其在Web 2.0架构中的作用

3.3.3标签功能(Tag或Tagging)

3.3.4订阅功能(RSS)

3.3.5群组(Group)

第4章Web2.0范式下的摄影带来的影响

4.1大众的广泛参与和个人化的影像表达

4.2窥视欲的不断满足与强化

4.3冲击力的泛滥与被迫的创新

4.4影像的谎言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摄影发展至今,已经过了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但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还显得相当年轻。可以说摄影的发展历程是和近两百年的工业技术发展同步的。尤其是数码摄影和网络传播兴起之后,摄影对自身的拷问就没有间断过。本文便是想在转瞬即逝的当口,以网络传播的最新模式Web2.0架构,来探讨在当下,摄影传播方式和传统摄影传播模式的不同,并试着抛砖引玉地阐述写笔者自身对摄影在这一环境中的变相。 最为本文的研究对象,Web2.0网络图片分享社区Flickr于2004年正式成立。笔者几乎在同时接触到了这一网络服务,并在同一时期注册并使用其服务。作为资深用户,笔者可以说经历了Flickr从开始到现在的所有时期,并客观上经历了网络的主流从1.0模式到2.0模式的转变。笔者用自己亲身使用体会,研究了照片分享功能在网络的运行方式,并参照其他资料,研究出这一模式的关键所在,即Tag,RSS和Group功能。当今网络环境下,搜索工具成为了用户平时最常使用的东西,作为摄影爱好者,笔者亦是经常利用网络搜索照片。由于照片是视觉话的,与纯文本不同,在最初阶段的搜索功能中,除非上传的照片具备完整的名字,否则用户很难搜索到准确的照片。而Tag,这一标签功能改变了这点。虽然我们大致寻找照片都是通过摄影师,摄影作品名称来进行搜索,但Tag的出现,使得照片的分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分类模式,而确立了以照片内容或气氛为核心的描述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更直观的想取需要搜索的照片内容,也是的淹没在图像海洋中的照片可以被准确地搜索到。 笔者除了研究Flickr这一新时代产物对摄影传播方式的影响之外,更思索了如此大范围传播对摄影本身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摄影的大众化参与和个人化的影像表达。摄影工具已经不像从前是把握在传统某些精英阶层手中。话语权的下方,使得影像的表达有了更多可能。其次,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窥视欲得到了满足。一些在传统传播模式下不会流通的照片在网络自媒体的条件下,不断涌现,成为吸引眼球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一些摄影敏感领域,如人体摄影在这样的匿名网络环境下并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第三,在网络速食的环境下,摄影美学过多的集中在冲击力这一表层,而由此引发的创新是非主动的,是被迫的。数码时代,对摄影来说不是灾难而是机遇。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思索下摄影的本质,然后做出主动的的创新。最后,在摄影史上屡见不鲜的“非真实”的照片,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依然存在。但由于Web2.0引入了社会化评议机制及可获取的信息量猛增,使得“假”照片更难生存,摄影道德得到了维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