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美国孔子学院中跨文化交际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6h】

对美国孔子学院中跨文化交际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2 研究的立场与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的视角和潜在意义

1.4. 研究的实施方法及内容提要

第二章 文化及其内涵

2.1. 文化的定义及其架构

2.2. 文化的研究视角

2.3. 中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2.4.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2.5. 跨文化交际与孔子学院

第三章 中美交际模式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3.1. 中美交际模式的差异

3.2. 和谐社会与个体主义

3.3. 权力与平等

3.4. 话语形式与话语交际方式

3.5. 隐私规范的差别

3.6. 对文化冲突的不同处理

第四章 对美国孔子学院中中美双方雇员不同的交际模式的调查研究

4.1. 研究模本的选择

4.2.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4.3. 调查问卷的设计

4.4. 被试的总体信息

4.5. 数据处理和调查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自2004年11月17日,国家汉办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签署共同建设美洲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协议以来,孔子学院在美洲尤其是美国发展迅速,美国已成为全球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的深入研究,包括本文对美国孔子学院中跨文化交际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必将为国际孔子学院或其他中国文化传播机构的海外运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并对中美双方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会对国际外语教师在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从整体上说,本研究采用了量化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孔子学院中美双方雇员的交际模式进行了定性的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对文化架构的分析和中美核心价值观念的比较,回顾、分析和探讨了文化多样性的不同研究视角和文化理念,对中美交际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美国孔子学院中中美双方雇员的交际模式提出了五个描述性假设,然后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最后给出调查的结论。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美国孔子学院,中美双方雇员的交际模式的差异正在不断地缩小。随着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不断推进,中美文化在双方雇员的频繁交往中正不断地趋于融合,双方交际模式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趋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