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研究
【6h】

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基本概念

2外语口语焦虑的相关研究

3 自我图式的相关研究

4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研究构思

1问题提出

2研究目的与假设

3研究构思

4研究意义

第三章 大学生口语焦虑自我图式问卷的编制及检验

1引言

2目的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四章 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类型的聚类分析

1引言

2目的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五章 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的发展特点

1引言

2目的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六章被试的筛选和实验材料的选择(预实验)

1目的

2研究a:被试的筛选

3研究b:实验材料的选择

第七章 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选择加工——注意偏向研究(实验1)

1引言

2 分实验1a:高口语焦虑者在前意识水平下对口语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研究

3分实验1b:高口语焦虑者在意识水平下对口语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研究

4讨论

5结论

第八章 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评估加工——推论偏向研究(实验2)

1引言

2目的与假设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九章 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存储和提取加工——记忆偏向研究(实验3)

1引言

2分实验3a: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编码偏向研究

3分实验3b: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再认偏向研究

4讨论

5结论

第十章 总的讨论与结论

1总的讨论

2总的结论

3教育建议

4研究的创新之处

5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哑巴英语”(Dumb English)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国英语学习者,成为中国人学英语的最大瓶颈,认识并解决“哑巴英语”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当务之急。“哑巴英语”很大程度上是英语口语焦虑的表现。因此,对英语口语焦虑形成机制的揭示,是认识和解决“哑巴英语”问题的关键。 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自我图式的角度出发,探讨外语口语焦虑者自我图式结构、类型、分布特征、发展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诊断各类口语焦虑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测查工具,为他们深入认识外语口语焦虑的形成和持续的内部机制,从而为后期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本研究的实证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的结构、类型、分布状况及其发展特点展开。 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是一个包括低自我效能感、低自尊、回避行为倾向、低主动行为倾向、口语焦虑和担心负性评价等六个维度的自我知识结构。 以前期编制的问卷为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测查,通过快速聚类分析,将大学生外语口语学习群体归为五类:低口语焦虑(主动型)者、低口语焦虑(回避型)者、中等口语焦虑者、高口语焦虑(主动型)者、高口语焦虑(回避型)者。 以前期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发现大学生外语口语学习群体具有以下分布特征: (1)从各类FLSAS的总体分布上看,高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者为大学生外语口语学习者的主体,占总体的54.63%。 (2)各类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在低口语焦虑(主动型)者和中等口语焦虑者中女生人数显著多于男生,而在低口语焦虑(回避型)者和高口语焦虑(主动型)者中男生显著多于女生,这反映出女生整体上持更为积极的外语口语自我图式。 (3)各类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分布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大三学生在低口语焦虑(主动型)者的人数分布上显著多于大二学生,在高口语焦虑(主动型)者的人数分布上也多于大一和大二学生,而在低口语焦虑(回避型)者的人数分布上少于大一和大二学生,这总体上反映出大三学生的外语口语自我图式相比大—和大二学生而言更为积极,而大二学生的外语口语自我图式最为消极。 (4)各类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分布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其中,市重点院校在低口语焦虑(主动型)者和中等焦虑者的人数分布上显著多于211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在低口语焦虑(回避型)者的人数分布上显著少于上述两类学校;211重点院校在高口语焦虑(主动型)者的人数分布上显著多于其他两类学校;一般院校高口语焦虑(回避型)者人数分布上则显著多于其他两类学校。总体上这反映出市重点院校学生的外语口语自我图式在三类学校中最为积极,而一般院校学生的外语口语自我图式则最为消极。 以前期编制的问卷为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大学生的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具有以下其特点: (1)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整体为负性偏向,主要表现为消极的认知与行为倾向,以及焦虑情绪体验。 (2)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具有性别差异。在低自我效能感、回避行为倾向、低主动行为倾向等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口语焦虑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这反映了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结构特点的性别特征,即男生在认知和行为倾向上比女生更消极,而女生在口语焦虑情绪体验上更强烈。 (3)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具有年级差异。在低自我效能感、回避行为倾向、低自尊、低主动行为倾向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担心负性评价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体上表明,二年级学生的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具偏消极,但口语焦虑感上,三年级学生最高。 (4)大学生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具有学校类型差异。在低自我效能感、回避行为倾向、低主动行为倾向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而在低自尊、担心负性评价维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体上,市属一般院校大学生的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最为消极,依次为211重点院校学生,市属重点院校学生。 (5)性别和年级在外语口语焦虑自我图式的回避行为倾向、口语焦虑维度上具有显著交互作用;性别、年级和学校在担心负性评价维度上交互作用显著。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高外语口语焦虑者对外语口语相关信息的加工偏向特点。这部分由三个实验研究系列组成: 实验一包括高外语口语焦虑者的前注意偏向研究和注意偏向研究,以探讨高外语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表明: 高外语口语焦虑者对于口语情境词具有前注意偏向,但对其他各类词没有产生注意偏向,部分支持了注意偏向的警觉说。 实验二为高外语口语焦虑者的判断和解释偏向研究,以探讨高外语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推理特点。结果表明: (1)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情境事件具有显著的负性判断偏向,且具有外语口语情境特定性,表现为与低外语口语焦虑者相比,判断各类口语事件的强烈口语负性事件的出现概率更高,后果更严重,主观威胁性更强。 (2)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情境事件具有积极解释偏向缺失,且表现为外语口语情境特定性,表现为相比低口语焦虑者,高口语焦虑者对口语情境事件开放式回答更欠积极。 实验三包括高口语焦虑者的编码偏向和再认偏向研究,以探讨高外语口语焦虑者对口语相关刺激的记忆偏向特点。结果表明: (1)高口语焦虑者在威胁口语情境下表现出对情境词的负性编码加工偏向的特点,与威胁社交情境和非威胁口语情境相比,高口语焦虑者在威胁口语情境中对情境词的编码得分显著更低;在威胁口语情境时,高口语焦虑者对情境词编码得分显著低于低外语口语焦虑组。但在其他情境下,高低口语焦虑者的编码方式没有差异。 (2)高口语焦虑者在威胁口语情境下表现出对情境词的负性再认加工偏向的特点。在威胁口语情境下,高口语焦虑组对于情境词的再认准确率显著高于低口语焦虑组。两者的差异排除了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的因素,因此可以推断为两类群体对情境词的加工深度所致。高外语口语焦虑者在威胁口语情境下,对情境词进行了更深的加工编码。 作为首个从自我图式角度探讨外语口语焦虑的研究,着重在其结构成分、测评手段、信息加工偏向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外语口语焦虑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促进对外语口语焦虑者信息加工机制的认识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具体落实新课改的情感目标,对外语口语焦虑者的准确测量、干预和预防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