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
【6h】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2研究综述

2.1关于认知风格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2.2关于人际交往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2.3关于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二章相关问卷的编制

1认知方式量表的编制

1.1确定量表结构的依据

1.2量表编制的过程

2量表的质量分析

2.1量表的质量分析

2.2量表质量分析的结果

3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的编制

3.1调查表的基本情况

3.2编制过程和质量分析

第三章大学生认知风格的问卷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数据处理与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

3.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3.3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3.4量表的各个维度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

3.5量表的各个维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

4讨论

4.1大学生认知方式量表各个维度的概况

4.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5结论

5.1大学生认知方式概况

5.2量表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上的差异

第四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问卷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数据处理与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3.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研究

4讨论

4.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4.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

5结论

5.1大学生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概况

5.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与性别、年级、专业等的关系

第五章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数据处理与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关系研究

4讨论

5结论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1关于大学生认知方式研究的结论

1.2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研究的结论

1.3关于大学生认知方式和人际交往状况关系研究的结论

2不足和展望

2.1关于取样

2.2关于研究工具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认知风格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西方的心理学家们建构了一系列有关认知风格的理论,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而在我国,实证研究中较多的是围绕场独立—场依存型这一维度展开的,而在其他维度上则较少涉及。本研究首先编制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根据已有的研究确定了量表的三个维度: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直觉—分析、言语—表象。经过项目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证明量表具有较好的质量。 本研究还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主动进行人际交往意识较强的人数几乎占受调查总人数的一半,达49.5%,相对意识较弱的只占6.5%,而实际上在行动中表现了较多的主动交往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1.7%,较少的则为27.8%。在交往的广度上,人际交往很广的学生占1/4左右,而很窄的学生占1/5左右,一半稍多的学生属于中间类型。在交往的深度上,有2/5的学生都有几个关系非常密切,交往比较深入的朋友,而还有2.7%的学生觉得没什么知心朋友,没有与他人形成深入的交往。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同性朋友明显比异性朋友多,还有超过65%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主动结交同性朋友。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是否干部、成长环境等因素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状况上的差异。 最后,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思维内外倾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广度、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合群性、直觉性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直觉—分析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数量均衡度和原则性都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在大学生认知方式的言语—表象这个维度上,大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深度呈现出与之显著相关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