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中专新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
【6h】

上海市中专新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疏离感的定义

1.2疏离感的维度与测量

1.3疏离感的应用研究

1.4青少年疏离感

第二章问题的提出

2.1问题的缘起

2.2研究假设

2.2研究意义

2.4研究思路

第三章调查研究

3.1研究方法

3.2研究结果

3.3讨论

第四章干预研究

4.1研究对象

4.2研究方法

4.3研究结果

4.4讨论

第五章研究结论

5.1研究结论

5.2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5.3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疏离感是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关系的疏远,使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对象之间产生了距离感、异和感以及不能熟识、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不可控制感、无能为力感、孤独感、空虚感等消极的情感。目前虽然青少年疏离感的研究已经开始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内容侧重于理论研究,包括疏离感:概念、结构、测量工具、相关因素研究等,干预研究很少。对象是大众化的青少年,缺乏对中专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
   本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查研究。以青少年疏离感为测量工具,对上海四所中专共计689名新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中专新生的环境疏离感得分最高,社会疏离感次之,人际疏离感最低。(2)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学校变量对总体疏离感及多个疏离感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主效应;独生子女和家乡、家乡和学校以及性别和学校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中专新生疏离感的产生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以及环境适应方面。
   在上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降低中专新生疏离感水平为目的设计了一套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方案。团体干预以25名中专新生为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共八次,每周1次,每次约90分钟的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对照组无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的疏离感水平有显著降低(p<.01),且三个月后的追踪调查也显示了较低的疏离感水平(p<.O1),而对照组的疏离感水平无变化。通过分析和反思干预研究,总结出本次干预的疗效因子,包括(1)干预方案具有合理性与针对性;(2)认知调整和情绪宣泄;(3)以成员为中心,挖掘成员的潜在力量。

著录项

  • 作者

    邵君;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应用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正云;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教师与学生;
  • 关键词

    中专新生; 疏离感; 团体干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