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6h】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问题的提出

2研究目的

3研究内容

4研究意义

4.1理论意义

4.2实际意义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利他行为的研究

1.1利他行为的界定

1.2利他行为的理论

1.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

2.1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

2.2网络利他行为的特征

2.3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

2.4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5网络利他行为的实证研究

2.6网络利他行为的测量工具

第三章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初步编制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界定

2.2初始项目的形成

2.3被试

2.4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3.2项目分析

3.3探索性因素分析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项目功能差异分析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2研究工具

2.3 DIF检测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各组别被试的基本统计量

3.2 IABSU的性别DIF分析

3.3 IABSU的地域DIF分析

4讨论

4.1均数与协方差结构(MACS)模型

4.2 IABSU的DIF分析

4.3 DIF项目的取舍

5小结

第五章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概化理论研究

1引言

2 IABSU的一元概化理论(UGT)研究

2.1 IABSU维度数目的一元概化分析

2.2 IABSU各维度的一元概化分析

3 IABSU的多元概化理论(MGT)研究

3.1研究设计

3.2结果与讨论

4结论

第六章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1引言

2 IABSU的信度研究

2.1重测信度

2.2同质信度

3 IABSU的效度研究

3.1内容效度

3.2效标效度

3.3构想效度

4讨论

4.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的过程

4.2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心理结构

4.3 IABSU的信度

4.4 IABSU的效度

5结论

第七章班级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2测量

2.3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统计量

3.2零模型估计结果

3.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

3.4班级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

3.5班级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变异的解释

4讨论

4.1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

4.2班级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

5小结

第八章学校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2测量

2.3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描述统计量

3.2零模型估计结果

3.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

3.4学校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

3.5学校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变异的解释

4讨论

5小结

第九章总结与展望

1本文的主要结论

2本文的创新之处

2.1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心理结构模型

2.2采用多种心理测量理论和技术整合的方法编制高质量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2.3用MACS模型对量表进行DIF检测

2.4一元概化理论和多元概化理论同时运用于量表编制中

2.5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3未来研究展望

3.1拓展和深化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

3.2对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纵向研究和在线调查

3.3加强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

3.4加强DIF检测多种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

3.5进一步加强多层线性模型的研究

3.6把项目反应理论应用于量表编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网络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大学生是网络使用最为集中的群体,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非常普遍,但学者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非常少,更缺乏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评工具。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关注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既丰富了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又有利于网络健康文明氛围的营造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并为大学尘的网络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本文在构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理论框架、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心理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较高质量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并以此量表为工具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个任务是编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为确保量表的高质量,本文采用了经典测量理论(CTT)、概化理论(GT)、项目功能差异分析(DIF)、结构方程模型(SEM)等多种心理测量理论和技术相整合的方法。另一任务是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个体变量、班级变量和学校变量因素。由于数据存在嵌套关系,本文采用了多层线性分析技术,分别探讨了班级变量和学校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经典测量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包含30个项目,共有4个因子,分别将其命名为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
   (2)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结果表明:IABSU不存在性别DIF,但有4个项目存在地域DIF,删除这4个项目后,量表保留26个项目。
   (3)概化理论分析结果表明:IABSU取4个维度是较合适的,既能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又有较好的测量效益;IABSU各维度项目数量的设定比较合适;IABSU的4个维度及其整体的测量精度都很高,既可用于常模参照测验,也可用于标准参照测验。
   (4)信效度的检验结果表明:IABSU的信度、效度很好,可以作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效测评工具。
   (5)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交互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它是一个二阶单因素一阶4因素的结构模型。
   (6)班级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游戏偏好对网络利他行为总分、网络支持和网络分享的影响、交往偏好对网络支持的影响、信息偏好对网络提醒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班级差异;班级女生率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网络支持的班级均值差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生率或平均自尊水平越高的班级,网络支持的班级平均分数就越高。班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交往偏好与网络支持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多或平均自尊水平越高的班级,交往偏好对网络支持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
   (7)学校变量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偏好对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和网络提醒的影响、游戏偏好对网络分享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学校性质显著削弱了游戏偏好与网络分享间的正向关联,即与211大学相比,非211大学的学生游戏偏好与网络分享的正向关联程度更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心理结构模型。
   (2)采用多种心理测量理论和技术整合的方法编制高质量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3)用MACS模型对量表进行DIF检测。
   (4)一元概化理论和多元概化理论同时运用于量表编制中。
   (5)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