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领域建构中的公民精神重塑——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
【6h】

公共领域建构中的公民精神重塑——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公共领域、公民精神概念界定及理论溯源

1.1课题背景:现代公民精神之缺失及西方公共领域之消融

1.2公共领域与公民精神的界定

1.2.1公共领域的概念厘定

1.2.2公民精神内涵及核心要素界定

1.2.3公民精神与公共领域之良性互动

1.3研究综述

1.3.1对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述评

1.3.2公民德性理论述评

1.4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4.1课题研究目的

1.4.2课题研究意义

1.5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方法

第2章公共领域的理论与现实图景——西方社会的视角

2.1民主的起源——古希腊城邦生活

2.1.1古希腊城邦生活

2.1.2古希腊城邦生活中的公民精神

2.2西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兴衰

2.2.1西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图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

2.2.2公共领域之式微及西方公民精神之衰落

第3章 建构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3.1中国封建专制文化导致公民精神孱弱

3.1.1两千多年的君主制造就了臣民文化

3.1.2社会结构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

3.1.3私德代替公德,“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使得民众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3.2当代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精神之萌发——从网络流行语“被”看公民权利意识提升

3.3网络成为公共领域中新的媒介

3.4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为孕育公共领域创造条件

3.4.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重大变革

3.4.2基层自主性提升和公共领域空间不断扩大

3.4.3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释放

3.5转型时期急剧分化的社会条件下公共领域建构的迫切性

3.5.1转型期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公众需要话语权

3.5.2公共领域沟通机制有待拓宽

第4章 公共领域建构及公民精神的重塑

4.1构建中国公共领域问题的维度

4.1.1市场经济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

4.1.2现代化与全球化塑造独特时空背景

4.1.3公共领域中的主体及组织

4.2构建中国公共领域机制

4.2.1公共议程平台建设

4.2.2公共领域建构的制度基础

4.3发展社会自主性

4.3.1为社团组织发展塑造宽松环境

4.3.2构建良性网络公共领域

4.3.3促进传统媒体的新变革

4.4公共领域中的公民精神培育

4.4.1塑造公民文化

4.4.2培育公民精神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上个世纪中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公共领域”这一术语的关注,“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研究成果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指的是介于国家权力机构和私人领域之间进行调节的一个独立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公众能够表达自我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形成公众舆论,对公共权力机构产生影响。哈贝马斯理论中的公共领域指的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通过对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历史经验而抽象出来的一个理想图景,也表现出作为道德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哈贝马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9世纪末期,随着“社会领域”的扩张、福利国家、干预主义、传媒的出现,公共领域经历了一种结构性变化。国家与社会相互渗透,模糊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公共领域被“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分崩瓦解,“发展成为一个失去权力的竞技场”。这就是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以自由、理性、批判为标志的公共领域转变成了“管理混乱的专制交往领域”。民众个性丧失、民主力量式微、合法性缺损,这就是近代西方危机之一。人们对于公共领域消融、公共精神削弱之现状,大声疾呼公民精神的回归。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宗法制度造就了典型的臣民文化,以公民权利意识、主体意识为要素的公民精神长期缺失,而作为国家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领域更加不存在。在中国当前民主化浪潮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臣民文化”如何向富有现代民主政治特征“公民文化”转型,培养现代公民精神,培育理性、批判、自由的公共领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认为,公共领域可以作为一个理想标准用来评判并且改善当代中国发展状况,它作为民主社会应有的形态,具有普世价值。运用哈贝马斯抽象出来的“公共领域”之理想模型这一工具,分析中国社会现状,通过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来推动民主化进程无疑具有良好意义。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途径,本文认为,可以从公民精神重塑的角度来切入,因为长期封建专制文化下造就的“臣民文化”导致了公民精神要素的严重缺乏,而这也是中国公共领域建构中最本质的问题。民主的机制可以逐步完善,但是公民精神的塑造则更需时日。

著录项

  • 作者

    李昕;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商红日;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道德教育;
  •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民精神; 民主化进程;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15:3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