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妇女宗教信仰与性别角色
【6h】

宋代妇女宗教信仰与性别角色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一)与社会性别理论及妇女史相关的研究

(二)与女性信仰相关的研究

(三)其他相关研究

三、史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社会性别(gender)

(二)宗教信仰

第一章 宋代妇女的宗教信仰活动

一、宋代妇女宗教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家内供奉与诵经斋戒

(二)进香还愿和宣教结社

(三)行善布施与建庙造像

(四)参加宗教性节日活动

二、宋代女性宗教神职人员

(一)女性神职人员的来源

(二)女性神职人员修道类型及方式

(三)女性神职人员的社会影响

第二章 宋代信仰对象中的女性因素

一、宋代信仰对象中的女神崇拜

(一)宋代主要女性神祗

(二)女神形象体现的性别角色

二、宋代禁忌活动中的女性因素

(一)宋人眼中的女性禁忌

(二)女性禁忌中所折射出的性别角色

第三章 信仰活动中所见宋代妇女的性别角色

一、信仰活动与女性经济地位

(一)捐献功德彰显女性的经济实力

(二)财神崇拜透露女性的经济追求

二、信仰活动与女性职责义务

(一)生育信仰与繁衍职责

(二)宗教哲理探求与子女教育

三、信仰活动与女性社交愿望

四、经典诵读与女性知识追求

五、宗教信仰与家内身份的冲突与调和

(一)宗教戒律与“妇职”的冲突

(二)祈福禳灾与家内身份的相关性

第四章 宋代女性宗教信仰的时代评价

一、社会对女性信仰行为的宽容

二、社会对女性信仰行为的批判

三、对女性宗教神职人员的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宋代是中国中古向近古社会的转型期,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社会环境对宋代妇女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而各种宗教的相互融合,互相接纳,形成世俗化与平民化的特点。本文以宋代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宗教信仰的活动中进行检视,以探讨宋代社会对妇女的角色期待。
   首先,概述了宋代妇女宗教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有家内供奉与诵经斋戒、进香还愿与宣教结社、行善布施与建庙造像以及参加宗教性节日活动等方式。而对于女性宗教神职人员,她们的修道方式也分为正式剃度、临终出家和在家出家三种。女性宗教神职人员多来自于信仰的特别虔诚者和生活失意者,这种身份的改变,对她们自身、对女性信众以及对社会都产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透析宋人信仰对象中的女性因素,分别从女神崇拜和女性禁忌两方面讨论。女神崇拜方面概述了宋代社会主要流行的几个女性神祗,从她们身上寻绎到宋人对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宋代信仰领域中的女性禁忌,则表达了宋人对女性角色的规范与制约。
   第三,探讨信仰活动中体现的宋代妇女性别角色。其中既有与传统角色的一脉相承,如生育信仰体现的繁衍职责,宗教哲理探求作用于子女教育等;又有宋代妇女角色的新特色,如财神崇拜反映的经济地位和经济追求、经典诵读透露的知识渴望与求知空间、宗教节日活动实现的社交愿望等。还特别分析了宋代妇女在妇职与信仰活动相冲突时所做的努力与调和,体现了女性智慧的一面。
   最后,分析了宋代女性信仰的时代评价。由于宗教教义中的部分内容能够满足妇女的角色塑造、妇职履行、寡妇守节等社会需求,宋代社会对女性信仰行为总体持宽容支持态度。但当信仰与妇职冲突或是信仰行为过激时,妇女的信仰活动就会遭受毫不留情的批判。就女性宗教神职人员而言,除了少数别具才能的会赢得一些社会的尊重,多数人在宋人眼中的形象已经无可挽回地沦入三姑六婆之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