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7至19世纪法国戏剧作品中仆人形象的演变
【6h】

17至19世纪法国戏剧作品中仆人形象的演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莫里哀、博马舍、雨果及其作品的时代性

1.1 莫里哀、《司卡班的诡计》与17世纪法国社会

1.1.1 17世纪法国的历史背景

1.1.2 17世纪法国的戏剧发展

1.1.3 莫里哀与《司卡班的诡计》

1.2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与18世纪法国社会

1.2.1 18世纪法国的历史背景

1.2.2 18世纪法国的戏剧发展

1.2.3 博马舍与《费加罗的婚姻》

1.3 雨果、《吕依·布拉斯》与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

1.3.1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历史背景

1.3.2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戏剧发展

1.3.3 雨果与《吕依·布拉斯》

第二章 司卡班、费加罗与吕依·布拉斯之间的传承与递进

2.1 司卡班、费加罗、吕依·布拉斯的性格特征比较

2.1.1 司卡班、费加罗、吕依·布拉斯的性格特征

2.1.2 司卡班、费加罗、吕依·布拉斯性格特征的传承与递进

2.2 三组主仆关系比较

2.2.1 司卡班、费加罗、吕依·布拉斯的主仆关系

2.2.2 三组主仆关系的传承与递进

2.3 司卡班、费加罗、吕依·布拉斯角色功能比较

2.3.1 司卡班、费加罗与吕依·布拉角色本身的功能比较

2.3.2 三个仆人的两难境地的功能比较

第三章 仆人形象的传承递进与民主化进程的相互作用力

3.1 17世纪中叶-19世纪法国的抗争政治

3.2 仆人形象的传承递进是法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要求和助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17、18、19世纪的法国,分别有一位具有强烈时代性的作家,在戏剧作品中着力塑造了仆人形象,展现了各自时代的平民意识。莫里哀《司卡班的诡计》、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和雨果《吕依·布拉斯》,不但是对各自时代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的忠实反映与记录,而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代表着仃、18、19三个世纪法国戏剧的发展程度。无论是从性格特征上去比较,还是从主仆关系上去探究;不管是从角色功能去对照,抑或是从其面临的两难境地去考虑,司卡班、费加罗与吕依·布拉斯之间都有着相通之处和迥异之处,是为这三个仆人形象之间客观存在的传承关系与递进关系。这种文学中底层人民形象的传承递进,一方面是在法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浪潮中被催生的,是民主化进程的要求和反映;另一方面又通过其对公民意识现代化的促进,反过来推动了法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是民主化进程的助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