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非传统意义like一词看影响语言习惯的社会因素
【6h】

从非传统意义like一词看影响语言习惯的社会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1. Introduction

1.1 Traditional like in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76)

1.2 Non-traditional like from Wikipedia

2. Literature Review

2.1 Origins of non-traditional like

2.2 Grammaticalization of non-traditional like

2.3 Functions of non-traditional like

2.3.1 Focuser Like

2.3.2 Quotative Complementizer

2.3.3 Some limits on like's occurrence

2.4 Scholar's Research on 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non-traditional like

2.4.1 Age

2.4.2 Gender

2.4.3 Class

2.3.4 Geographic investigation

2.5 The general attitude toward non-traditional like

3. The Author's Research

3.1 Data Analysis

3.2 Soc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non-traditional like

3.2.1 Age

3.2.2 Gender

3.2.3 Geographic difference

3.2.4 Class

3.2.5 Social networks

3.3 The attitudes toward like

3.4 The spread of like

3.4.1 Music

3.4.2 Movies

3.4.3 Animation

3.4.4 Television

3.4.5 Video Games

3.4.6 Novel

3.4.7 Interact

3.5 The acquisition of like for EFL students

4.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答辩委员会审查意见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非传统意义like开始引起公众关注,现在它的使用在美国乃至大多数讲英语的国家已经非常普遍,尤其常见于年轻人。在此论文中,作者主要回顾了强调语like(focuser like)和引语导入语like(quotative like)可能的起源、非传统意义like语法化的进程、其多样的语言功能、影响这种语言习惯的社会因素、以及人们对此的不同态度。
   作者以非传统意义like作为切入点对影响语言习惯的社会因素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其使用者大多为年轻人,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也证明了对于语言的改变以及新兴词汇的使用,年轻一代总是起着先锋作用。另一项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的30名中国学生使用非传统意义like的调查发现,女性使用者多于男性使用者。同龄人的影响(社交网络)对于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同一个社交网络中的个体彼此总是会使用相似的语言表达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建立平等关系。然而,在种种社会因素中,没有哪一个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因人而异。另外,本文还罗列了人们对于非传统意义like的不同态度。虽然很多负面态度认为频繁使用非传统意义like给人感觉不够专业、受教育水平低,有些人甚至觉得那样很愚蠢,但是持肯定态度的人会觉得非传统意义like一词很新潮很酷,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尤指中国学生)来说,在口语中加入非传统意义like会让人感觉语言的运用很地道。
   基于对非传统意义like一词传播的考虑,作者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学生中做了一个对非传统意义like认知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like的这一用法,主要因为他们接触非正式用语的机会不多,但是作为英语专业学生,良好的语感使他们对这一用法的分析还比较正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