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元化笔下的西方作家——以《思辨录》为例
【6h】

王元化笔下的西方作家——以《思辨录》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一代学术大师,王元化“学思并重”,以“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为自己的治学要求。在黑格尔《美学》研究、《文心雕龙》研究以及莎剧评论方面,他成绩卓著。进入90年代以后,王元化开始了学术史与思想史两方面的“精神反思”。在《我的三次反思》一文中,王元化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三次反思”的起因、过程及影响。
   2004年,王元化晚年力作《思辨录》编订出版。《思辨录》是一部综合性的、萃取精华的集大成之著,它的前身是《思辨短简》、《思辨发微》和《思辨随笔》。王元化曾说,要理解他的学术和思想,可以从《思辨随笔》、《九十年代日记》、《清园近思录》等入手。作为定本的《思辨录》更是当之无愧地成为研究王元化学术与思想的重要作品。
   笔者拟从《思辨录》入手,通过对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西方作家的相关分析,探析王元化人格、学术及思想中来自西方作家的影响。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王元化与西方文化的因缘。王元化自幼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皆受过西学教育,并信奉西方基督教。这些家庭因素在王元化的人格成长中不无影响。在加入中共组织,投身革命后,王元化开始接触苏联文艺理论,并写作了当时颇受好评的《鲁迅与尼采》等文章。被胡风案牵连的几年中,王元化坚持读书,从《资本论》到黑格尔,再到莎士比亚。在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下,他逐渐由学术研究转向思想研究,从而进入到90年代的反思时期。
   第二部分开始着手分析王元化的代表性作品《思辨录》。这部时间跨度长,内容繁而不杂的作品,共分十辑,分别为:“反思与文化”、“卢梭与韩非论”、“晚清政坛”、“中国知识分子”、“思辨哲学”、“美学文艺学”、“作家论”、“文化杂谈”。基本上代表了王元化的学术与思想。其中涉及的西方人物颇多,主要为俄国、英国、法国、德国作家。笔者将通过列表形式呈现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西方作家,对之做出分析。
   第三部分承接上文,根据《思辨录》的相关篇目,分析王元化是如何与这些作家发生联系并探讨这种联系给王元化带来的影响。另外,对真理的追求,“向着真实”,对人文精神的忧思等这些从西方作家作品中习得的精神也伴随着王元化进入他的三次反思,并在反思中获得积淀与升华,成为影响王元化学术与思想的重要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