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代中国绘画中的影与形
【6h】

古代中国绘画中的影与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早期文化中的形影观念

1.1 上古时期的“影”

1.1.1 “影景同字”与“土圭测影”

1.1.2 形影相随

1.2 魏晋时期形神观念中的“影”

1.2.1 释慧远《万佛影铭》

1.2.2 陶潜《形影神》

第二章 以影取形

2.1 灯下取影

2.2 墨竹与墨梅

2.2.1 墨竹与竹影

2.2.2 墨梅与梅影

2.2.3 影子与水墨

第三章 舍形悦影

3.1 “舍形悦影”的提出

3.2 舍形悦影的内涵

3.2.1 山水画语境中的内涵

3.2.2 写意语境中的意义

3.3 中国画“影”的审美意境初探

3.3.1 影的审美意象

3.3.2 《后赤壁赋图》中的影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古代中国绘画中极少出现影子,主要的理论著作中也鲜有提及,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画与影子无关。通过研究发现,古代中国画不仅关注影,而且存在一些与影子相关的技法与观念,对绘画的创作、审美以及历史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中国文化的早期阶段便有了对影子的正确认识和独特观念。“影景同字”、“恶影畏迹”等都是古代思想中的珍贵财富。然而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思想对影的探讨没有走向“光影”,而是集中在“形影”方面。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哲学中对“形神”关系的深入探讨,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影”进入了“形神”关系之中,产生了深刻的哲学内涵。这些都为绘画中利用影,创造了思想基础。
  其次,由于影子与中国画对“形”的要求暗合,利用影子提炼绘画造型的方法就产生了。在人物画领域,苏轼借助影子来讨论传神,并介绍了“灯下取影”的造型方法,对人物画的创作有积极意义。花鸟画中,墨竹墨梅都有源始于“月下摹窗影”的传说,虽然这种起源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传说本身体现了影子与水墨绘画的重要联系。事实上“以影取形”的造型手段,在古代绘画中被广泛使用、认可,不仅助益了绘画创作,而且给中国画的转型带来了灵感。
  再次,在明清写意风潮兴起之际,“舍形悦影”的观念被提出,并成为写意绘画的重要的理论。在写意思想里,“影”成为绘画脱略形似之后的依托,为绘画的自由表达提供了理论支持。“舍形悦影”由徐渭提出,并得到八大山人、石涛、郑燮等重要写意画家的认同和宣扬,推动了绘画的演变。“影”对中国画的意义,超出了技巧,进入创作、审美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