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杀虫活性产生菌11339的菌种选育
【6h】

杀虫活性产生菌11339的菌种选育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综述

1.1 引言

1.2 农用抗生素的分类

1.2.1 农用抗菌抗生素

1.2.2 除草及其他农用抗生素

1.2.3 农用抗虫抗生素

1.3 常见微生物杀虫剂分类

1.3.1 细菌杀虫剂(Baeterical insecticide)

1.3.2 病毒杀虫剂(Viral pesticide)

1.3.3 真菌杀虫剂(Fungus pesticide)

1.3.4 线虫杀虫剂和微孢子杀虫剂(Nematodes and microsporidia pesticide)

1.4 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1.4.1 作用于病原菌细胞壁

1.4.2 作用于菌体细胞膜

1.4.3 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系统

1.4.4 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

1.4.5 抑制核酸的合成

1.4.6 通过提高植物的抗病力而防病治病

1.4.7 作用于神经系统

1.4.8 作用于呼吸代谢途径

1.5 菌种选育的意义和方法

1.5.1 自然育种

1.5.2 诱变育种

1.5.3 杂交育种

1.5.4 代谢调控育种

1.5.5 基因工程育种

1.6 本文立题背景和研究策略

1.6.1 发酵工业中优良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

1.6.2 自然育种

1.6.3 紫外线诱变

1.6.4 复合诱变

1.6.5 激活沉默基因复活诱变

第2章 土壤放线菌11339杀虫活性测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种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和药品

2.1.4 实验试虫

2.2 实验方法

2.2.1 配制斜面

2.2.2 配制发酵培养基

2.2.3 摇瓶发酵培养

2.2.4 发酵条件

2.2.5 发酵产物处理

2.2.6 实验样品生理活性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3章 土壤放线菌1339的菌种选育

3.1 自然育种(第一轮)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分析与结论

3.2 紫外诱变(第二轮)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与结论

3.3 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第三轮)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分析与结论

3.4 紫外线-亚硝酸复合诱变(第四轮)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分析与结论

3.4.4 发酵条件优化

3.4.5 Ⅵ-18的活性检测

3.5 重金属激活沉默基因复活(第五轮)

3.5.1 实验材料

3.5.2 实验方法

3.5.3 分析与结论

3.6 链霉素抗性筛选(第六轮)

3.6.1 实验材料

3.6.2 实验方法

3.6.3 分析与结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体本身或者是生物代谢产生的产物来防治病菌、害虫、杂草等的生物源制剂,具有选择性高、降解速度快、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小、病害不易产生抗性、且对环境影响较微弱等特点。这些特点均符合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在生物农药的发展中应用较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微生物农药。
  土壤放线菌11339发酵产物对粘虫具有很好的触杀、胃毒及拒食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因为菌种是微生物来源的农用抗生素生产的基础,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其成败关键在于优良菌种的选育,新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生物发酵领域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了紫外诱变、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紫外线-亚硝酸复合诱变、重金属激活沉默基因复活诱变和链霉素抗性筛选等5种诱变方法,对土壤放线菌11339先后进行了包括自然育种的6轮育种处理,筛选到生长周期较短,发酵条件要求不高,且杀虫活性最高的的突变株,编号为Ⅵ-136。

著录项

  • 作者

    燕珊珊;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微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陶黎明;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82.39;
  •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杀虫活性; 复合诱变; 菌种选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