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时空演变研究
【6h】

台湾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时空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3研究内容及范围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2研究理论依据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湾地区科技创新的战略、体制及表现

3.1台湾产业经济背景下的科技发展战略演变

3.2台湾地区科技创新体制及发展模式

3.3台湾地区科技创新的表现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台湾地区科技创新主体的空间特征及演变机制

4.1产学官模式下的科技研发机构空间区位特征

4.2影响科学工业园创新演变的内外机制

4.3台湾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台湾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的结构演变

5.1全台湾研发经费投入的演变

5.2全台湾研发人员投入的演变

5.3全台湾企业部门研发投入的演变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台湾地区科技创新的绩效分析

6.1 DEA数据包络模型与研究数据说明

6.2构建评价指标及说明

6.3实证结果

第七章.台湾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对大陆的启示与建议

7.1台湾科技创新发展的启示

7.2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展科技创新的建议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相互促进,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从以物质资源和简单劳动投入为主的传统经济向以知识和信息投入为主的知识经济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新常态。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将研发、科技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力度以期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逐步完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过程,台湾地区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是非常值得我们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领域学者深思的。
  本研究认为:第一,台湾地区的科技创新全面发展发生在1980年后的台湾高科技导向时期,这与台湾经济转型背景相一致。第二,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研发机构。“产学官”体系是某地区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公共研究机构作为区域内主要智力资源的源泉,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及协助企业完成理论到市场应该的对接,而企业研发机构会承担技术推向市场部分,政府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风险分担责任。台湾地区的高校与高科技企业之间的通过科技中介组织和相关机构对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而各级政府为其提供转化平台和制度保障,三者共同构成了产学官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式”。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是:
  台湾地区科技创新主体的空间特征为:政府所属的科研机构高度集中在以台北市为核心的北部地区,其他地区呈分散布局。包含研发机构的高校院所侧重布局在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地区中心城市(如:台北、台中和台南及高雄等地)。企业所属的研发机构主要布局在科学园区内部,目前台湾地区的科学园区已经形成贯穿南北的科技产业集聚带。
  本文研究影响台湾科技创新演变的内外机制发现,优越的外部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的科学园区、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相适宜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特色主导产业是台湾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和发展动力。通过研究台湾地区科技创新的投入结构发现,台湾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近些年保持递增态势且占GDP比重日益增大;企业保持占据研发经费投入主体的优势,研发经费支出主要倾向技术型研发项目,基础与应用型研发项目投入多来自政府机构和高校院所且占比重较小,这将形成制约台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和领先优势的新障碍。结合研发人员投入结构来看,企业依然是投入的主体,并且拥有学士以上学历的研究人才占研发人员总比重的80%以上。从研发人才年龄结构来看,受台湾人口结构少子化的现象影响日益明显,年轻研究者数量近年增长率趋于缓慢,中年以上研究者比重增长较快,长久如此发展将有可能造成科研人才的年龄断层。依据OECD行业划分,由于中高科技产业带来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台湾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表现出多倾向于中高科技产业的行业,且企业研发行为多以技术型研发为主。
  最后,本文运用DEA模型对台湾地区2000-2012年样本数据进行创新绩效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1年实现了规模有效,2002-2008年呈规模无效,2009-2012年是规模有效,表明台湾地区在近十几年间的创新能力呈现“U”型演变的特点。受国际分工、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等内外因素影响,台湾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现象,但其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